新闻热线
0563-6022576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广德传媒网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国际 > 正文

牢记嘱托建新功丨带领乡亲们多种粮、种好粮

作者: 来源:新华 日期:2022/8/11 13:40:58 人气:78  加入收藏  标签:

开栏的话: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同各条战线的干部群众广泛深入交流。总书记的暖心问候、热情鼓励、殷殷嘱托,为大家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注入强大精神力量。即日起,新华社开设“牢记嘱托建新功”栏目,推出系列报道,采访各行各业人士,听他们讲述牢记总书记嘱托,苦干实干建新功的新时代奋斗故事。


2011年4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在安徽考察时来到太和县张槐村,向种粮能手徐淙祥了解小麦种植情况,鼓励他继续攻关小麦高产关键技术,为国家粮食生产多做贡献。

今年夏天,徐淙祥种的小麦亩产再创新高,他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了一封信汇报丰收的好消息。6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徐淙祥回信说:“得知你家种植的小麦喜获丰收,儿孙也跟着你干起了农业,我感到很高兴。”回信中,总书记“希望种粮大户发挥规模经营优势,积极应用现代农业科技,带动广大小农户多种粮、种好粮,一起为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力量”。


月亮还悬在半空,天尚未透亮,晨风掠过田野,送来一阵清凉。明晃晃的车灯由远及近:清晨5点,徐淙祥骑着电动车下地了。

“这段时间旱得很,庄稼又是最需要水和肥的时候,一天不下地看看,我心都提着。”老徐说。

虽说今年小麦的好收成给老徐一家的好日子托了底,但这位老把式对新一茬庄稼的牵挂丝毫未减。

说着话,老徐沿着窄窄的田埂走进玉米地。玉米正值抽穗。老徐大半个身子埋在玉米丛里,把叶片捧在手心,又把头探向玉米秆底部细细察看。他还不时从腰包中掏出小本子做记录。

汗珠从老徐斑白的两鬓冒出来,顺着脸上的“沟壑”往下淌。他长出了一口气:“长得好着呢!”

天边渐渐泛白了,也许是穿着白衬衫的缘故,老徐的皮肤看上去黝黑黝黑的。


在安徽太和县淙祥现代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徐淙祥(右)和儿子徐健(中)、孙子徐旭东察看即将收获的麦穗(2022年6月1日摄)。新华社发(徐旻昊 摄)

夏粮早已归仓,新一茬庄稼是老徐心头的“宝贝”。“今年夏种,我在试验田里种了16个新品种玉米,还有100亩地在试验套种大豆和玉米。”

顺着老徐手指的方向,只见远处抽穗的玉米和开花的大豆交错排列着。“良种配良法,才有好收成。大豆能固氮养地,地更有劲儿,还能少用化肥。玉米不减产,多收一茬豆,收入肯定错不了。”老徐说。

日头升高了。老徐从地里出来,脚上沾满了泥,衬衫也湿透了。他用手抹了把汗,从车篮子里拎出一个塑料水杯,猛灌了几口浓茶,又从塑料袋里掏出菜饼,坐在车座上就着蒜瓣有滋有味地吃起来。

谈起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老徐乐呵呵地说:“总书记操劳国家大事,那么忙还给我回信,我打心里感到当农民、种粮食很光荣、有奔头。总书记的信我读了一遍又一遍,每一次心里都热乎乎的。不管平日里有多累,一想到总书记的嘱托,浑身都是使不完的劲!”


徐淙祥在安徽太和县淙祥现代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察看小麦样品(2022年6月28日摄)。新华社记者 周牧 摄

50多年前,高中毕业的徐淙祥卷起铺盖回了村。他心里寻思:不能像老一辈一样任由庄稼种在地、收在天,自己读了不少书,不信就干不出个名堂来。

从此,徐淙祥手上经常捧着农业科技书,还四处向农技专家拜师学艺。只要在田间地头搜罗到新品种,他就像宝贝一样种到自己家的地里。

就这样,徐淙祥硬是从一个“门外汉”成了乡农技站站长,还被破格晋升为高级农艺师,成了当地响当当的种粮能手。


这是在安徽太和县淙祥现代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拍摄的麦田丰收景象(2022年6月2日摄)。新华社发(徐旭东 摄)

“说句掏心窝子的话,这些年,可是赶上了种粮的好时候,乡亲们劲头更足了。”老徐说,“好政策一个接一个,土地流转让我种的地达到1200多亩。种粮补贴更高了,最低收购价也提高了,还有农资补贴呢。”

已是晌午,徐淙祥身边围了一圈又一圈的人,他们是县里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的学员和村里的乡亲们。

“老徐,你快给看下,我这个玉米叶子怎么那么干巴?”

“徐老师,种大豆,行距多少能高产?”

徐淙祥从田里拔出两株大豆,给大家讲起来。

“找上门来学技术的人多着呢,带着乡亲们多种粮、种好粮,别提成就感有多大了。”老徐说。

现在,徐淙祥正张罗着参与筹办阜阳市种粮大户协会,搭建线上、线下平台,让农业技术传得更广。

在徐淙祥的农业实验室里,“阜航麦1号”的种子被放在最显眼的位置。老徐满脸得意:“这可是坐着神舟十号飞船上过天的好种子。”

有了好种子,老徐把自己也“种”到了农田里,每天不是在农田里观察侍弄庄稼,就是奔波在路上。“靠着好种子,今年夏收,一亩地打了1600多斤粮,又创了新纪录。”

“在我的试验田里,像‘阜航麦1号’这样的小麦新品种种过20多个。”老徐一边比划一边说,“不是吹牛,我抓一把小麦,就大致知道是什么品种,到麦田里转一圈就能估摸出产量。”


在安徽太和县淙祥现代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的高产攻关示范田里,徐淙祥(右)和儿子徐健(左)、孙子徐旭东察看新品种大豆的出苗情况(2022年6月28日摄)。新华社记者 周牧 摄

正说着,徐淙祥腰间的手机响了,孙子徐旭东从实验室打来电话。“催着我把样品带回去检测哩!”徐淙祥说,儿子徐健跟他种示范田,孙子大学毕业后给他做起了科技助手。“爷仨接力种好粮,咱后继有人啊!”


文字记者:陈诺、姜刚、刘晓宇

新媒体编辑:黄康懿


本文网址:http://www.gdnews.gov.cn/show.asp?ID=102297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扫描访问新闻网微博
扫描关注新闻网微信


版权所有 © 中共广德市委宣传部 网站备案:皖ICP备14013238号-1
办公地址:广德县行政服务中心8楼 电话:0563-6817752 传真:0563-6038922 危害信息举报:0563-6038719 主办:中共广德市委宣传部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转载的各种图片、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本网不承担此类构建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如您因版权等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法律顾问:合肥从人律师事务所
网站技术支持:广德世纪万维网络信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