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563-6022576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广德传媒网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今日时评 > 正文

网络论坛的背影

作者:韩浩月 来源:转载 日期:2016/10/21 14:37:00 人气:50  加入收藏  标签:

  前不久,许多网民邮箱收到了一封邮件,这封邮件来自某大型商业网站,邮件内容是告知大家,有着十多年历史的论坛服务,以这封邮件的发出为标志,将要彻底停止了,网友可以在限定时间内,登录论坛下载自己以往的文字记录。


  但是有谁真的会登录论坛,去下载自己留在那里的文字资料?这将是一件费神费力的事情。在经历了博客、微博、微信、直播等几轮网络社交介质的变化后,混论坛时期留下的痕迹,已经被深深掩埋在互联网深处,虽然无处不在的搜索引擎,可以将那些旧文字重新打捞出来,但对许多人来说,有那个功夫,远不如安静一会儿,回忆一下当年混论坛时印象深刻的ID。


  有人将那封邮件截屏发了出来,点评文字是可想而知的惋惜、怀旧、感慨。但更多的人还是选择了沉默,把它当成了一件小事,尽管有那么多人的青春,与一个又一个聊天室、一个又一个论坛有着密切的联系,但这些联系,都抵不过一个“时过境迁”。当年那些热衷于在BBS上码字、回帖的人,有的仍然以原来的ID活跃于互联网上,有的已经更换ID隐匿于网络江湖,但在回望或者谈论BBS的时候,有些感受肯定是高度相同的。


  论坛的盛行,让第一代网民首次体会到,在虚拟世界的广场式聚集是什么滋味。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发声,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论坛迅速地向另外一个人表达观点、传递信息,这是中国人第一次感受到陌生社交的魅力,BBS终于摆脱了现实社交中见面就问“您吃了吗”的旧有模式,而可以随意地、热情地、友好地、多样地与自己感兴趣的ID打招呼,那种新鲜感,让无数人夜不能寐,那时形容一个人“整天泡在网上”,其实就是长时间登录在聊天室或者论坛里不退出。


  不必实名,畅所欲言,表达个性,张扬魅力……有了论坛这个平台,网民很快就不再满足于信息与情感的交流,他们开始创造第一波网络流行文化。早期论坛的流行文化主要有,以痞子蔡《第一次亲密接触》为代表的网恋文化,以《大话西游》为代表的无厘头文化,以“乱弹”(正话反说、反话正说、旁敲侧击、冷嘲热讽)为代表的网络语言文化……直到今天,虽然平台变了又变,网民也实现了代际更迭,但网络文化整体上,还是对以往论坛文化的继承,信息的聚集与分发,观点的提炼与传播,情感的碰撞与融合,大致也都还是论坛时代就已形成的规律。


  论坛对网民的心智冲击是巨大的。首先,论坛强调了人人平等的精神,和微博时代的大V认证不同,一些名人、明星一登场就自带光环,而在论坛时期,无论一个人在现实中有多大名气,在论坛中都得从一个表情符号、一个回帖、一个主帖开始做起,逐渐培养自己的知名度,要经历对论坛事务的多次参与,才能成为真正的知名ID。论坛的版主,虽然也有额外的权力,而一旦某些言行激怒坛友,也会灰溜溜地下台,论坛时期最热闹的行为就是“倒版行动”,无数版主就是在“倒版行动”中丢掉了管理论坛的权力。


  其次,论坛启蒙了网民的网络公共生活。在互联网出现之前,人们在现实中讨论问题的模式已经固化,无非开会,定调,讨论,然后拍板,受困于现实讨论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事实上有许多人的声音是发不出来的。而论坛打破了这种限制,网民可以随时发表意见,真知灼见会迅速被顶到前排位置为更多人所看到。在对一些事件的价值观判断上,也能够迅速达成一致意见,不像现在这样,动辄就“撕裂朋友圈”。可以说,网民的公共素养,在论坛时期就有了深厚的积累与沉淀。至今还有不少资深网友,仍然在坚持使用论坛时期养成的讨论问题的模式与人交流。


  此外,论坛不但是观点的集散地,还是情感的萌发点,是生活服务的交流中心。在十几年前网络信息还未形成洪流之势时,每个网民都能够轻易找到适合自己口味的论坛。现在的微博,已经彻底将圈子化击溃,像论坛时期的那种经常有几十个活跃分子形成核心圈子的盛况已经很难重现。现在的朋友圈,甚至比不上论坛朋友们的亲密度,朋友圈已成功利圈、广告圈,而论坛那种纯靠友谊维系的情感关系,现在看来弥足珍贵。


  曾成功扼杀论坛活力的博客,已经死掉了不少,但比博客古老许多的论坛仍然活着,这表明还有一股强大的眷恋力量,在支撑着网民继续在论坛发帖,虽然看的人少了,参与讨论的人少了,但论坛还在用它陈旧的方式,继续它们在互联网上的使命。


  一家曾经影响巨大的论坛彻底关闭了,用户带来的流量以及商业利益已经微不足道,与管理相关的人员以及服务成本拖累了网站的业绩,关闭是论坛早就注定的宿命。怀旧拯救不了论坛,因为无论多怀旧,都没有人愿意再回去,时代潮流滚滚向前,大家都习惯了跟着潮流走,过去的事物消逝了就消逝了,反正有着众多的取代品。但有一点可以确信,论坛时期结交的朋友以及那些与早期网络生活息息相关的论坛回忆不会被遗忘。


  论坛的关闭,成为了许多网民与论坛的最后一次不那么亲密的接触。和那封语调平静、不煽情的告别信一样,网民们平静地接受了这个消息。不带疼痛的告别,也算是比较美好的告别吧。


本文网址:http://www.gdnews.gov.cn/show.asp?ID=50635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扫描访问新闻网微博
扫描关注新闻网微信


版权所有 © 中共广德市委宣传部 网站备案:皖ICP备14013238号-1
办公地址:广德县行政服务中心8楼 电话:0563-6817752 传真:0563-6038922 危害信息举报:0563-6038719 主办:中共广德市委宣传部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转载的各种图片、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本网不承担此类构建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如您因版权等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法律顾问:合肥从人律师事务所
网站技术支持:广德世纪万维网络信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