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563-6022576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广德传媒网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化娱乐 > 正文

画里乡村

作者:张海涛 来源:原创 日期:2016/11/17 15:50:21 人气:67  加入收藏  标签:

□ 张海涛

 

黟县宏村又名弘村,取弘广发达的意思,据说有九百多年的历史。村落采用仿生学的“牛”形布局,“山为牛头树为角,桥为四蹄屋为身”,而且是极具徽派建筑风格的园林式古村落,集湖光山色与层楼叠院为一体,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这是我今年4月份到黟县宏村才知道的。

踏进宏村,就已置身于翰墨飘香的水墨画中。弯弯的稀疏的杨柳的倩影里,一方碧绿的清潭,微波细浪,倒映着朦朦胧胧的远山与参差错落的古老的建筑民居,这就是素有“小西湖”美誉的南湖了。我们才踏上整齐划一的方条形青石铺就的湖堤,承载历史的厚重与沧桑就不断地袭来,不知年代的合抱古木沿湖而居,青藤盘绕。有的昂然立于岸上,斑纹累累,把大半的树影隐于湖里;有的把枝桠一半伸入湖中,一半横于路,洒下一片巨荫,让你垂手可触。湖中一座砖拱石桥即画桥系连着对岸的村落,把它分割为两半,整个南湖呈半月形,宛如巨大的牛肚。不知哪里美院的学生,有的三五成群,有的一人独坐,支起画夹,各自静静地写生绘画。我们从旁经过,也全然不知。

这是一幅绝好的中国画风俗图!我这样想着,已经跟着熙攘的人流走过了画桥。

我们来到南湖书院。这里面临南湖不过三米左右,宽敞的门楼多用木栅隔着,只有中间留下一个小门,供游客进去参观。进门一方天井,上接天光,把个偌大的厅堂照得通亮。立柱连连,横梁累累,布局精巧倒也没有什么,走到哪里都是,但里面一进一进的,没完没了,跟在导游后面七拐八拐,不知走了多长时间。每到一处,砖木结构基本相似,但它们各自的作用却是不同的。如果想读书,就搬把椅子到会文阁,那里有四书五经;想听老师授课,启蒙阁、志道堂里先生等着呢;想偷懒逃学可不行,文昌阁里孔老夫子看着呢;累了,没关系,到望湖楼坐坐,细赏一回湖光山色,俨然一所配置齐全的小学校。据说南湖书院是这里最有代表性的也是最宏伟的古建筑之一,是清代嘉庆年间的六所私塾合并成的,难怪如此空阔宏大。最吸引我的是志道堂和尊儒重教、供奉圣人的文昌阁,几排寻常家里的桌椅,整齐地摆在厅堂里,让你犹如走进了课堂。导游在这里一口气说出了诸如清内阁中书汪康年,民国代理国务总理汪大燮,当代著名科学家、澳星发射研制专家之一的李小娟等很多文化名人,他们都在这里上过学,读过书。我仿佛在这浓浓的书香里,看见他们正在热烈地讨论问题,又仿佛看见穿着长衫的老师正在摇头晃脑:“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正襟危坐的学生不时地跟着朗读,我沉浸在这种专注的氛围里。如果不是同伴提醒该走了,我真想继续静静地聆听下去。

出得书院,沿着一条青石铺就的精工细凿的窄窄小径,往村里走。小径紧挨着人家的墙壁,墙壁下是汩汩的曲水汇入南湖。我们是逆流而上的。稀里糊涂地不知拐过多少曲弯,经过多少相似的民居房屋,小径不断地转弯,也在不断地岔开;身旁的曲水也是一会儿现得欢快,一会儿隐得突兀。如果不是导游,真要当心被绕进去出不来了。导游带我们小心地走在这样的青石径上,还要给如线的游人介绍,真是难为她们了。这样的曲水明的暗的满村都是,星罗棋布在每家每户的门前,有的还伸进屋里,使得村民“浣汲未妨溪路远,家家门巷有清渠”。我释然了,难怪偶尔曲水不见了,却又明明听得到水声就在身边的某个地方。我抬眼一望,哗哗的曲水看不到它的源处,在前面迎着你,然后笑嘻嘻地从身旁走过,仿佛置你于庞大的水网中,却又很少能看到它,据说这就是贯穿全村的牛肠。路旁的居户有的大门紧闭,有的门前濯洗,有的脑子很活,在自家的门前摆起摊子做起了买卖。火腿、茶叶、小吃、各类工艺品,应有尽有,享受足不出户就有大把收入的快意生活。

村中一湾碧水,半月状,无波无痕,四周都是黑白分明的马头墙。走到这里,我忽然明白,这就是被当地人形容成牛胃的月沼了。据传,月沼建于明永乐年间,原来有天然泉眼,与全村的牛形水系相通连,而且有意开挖成半月形,要与“月盈则亏、水满则溢”的古训相呼应。站在池边,仔细端详,确有些牛小肚的感觉,只不见流水的影子。始建于明代的“汪氏宗祠”,四个隶书大字醒目在池对面,大门两边各有红底烫金的“进士”二字,门柱上有副对联,可惜我只能记下半句“基开雷岗”,其他内容已记不清什么了。“雷岗”,大概是屋后的远山吧。回头一望,屋临月沼,月沼映屋,的确宛如水墨泼画。

又转过几个曲弯,就到承志堂了。被誉为“民间故宫”的承志堂,是清末富甲一方的盐商汪定贵的住宅,建于清代咸丰五年即1855年。这里宛如一座层次繁复的花园,亭台水榭皆有,富丽堂皇,又气势恢宏。特别令我吃惊的是大大小小的水井,不知有多少,不经意间在旮旯里,也能看到一眼透着凉爽的泉井。无怪乎,进门时,虽然游人很多,却依然能感受到丝丝的凉意,微微的清风,原来是冬暖夏凉的水井调节所致,主人的智慧创意,实在是令人肃然起敬。西跨院拐角处一眼三角形泉井,不大,却吸引了众多的游人。我好奇地挤进去,并没有发现什么特别的地方。水青绿,似有地下水微涌的样子,四壁青黑,长满了青苔,湿漉漉的。与其他并无二致。我有些失望,这有什么稀奇的,正欲离去,却被一批在导游引领下的游客,挡在了门口。导游正津津有味地介绍这眼井的来龙去脉,尤其是西边墙上的铜窗,说是铜雕艺术的精髓,价值连城,全国仅有。我不禁仔细地端详起井墙上的这扇看似极其普通的轩窗。一幅铜制镂空的铜画,喜鹊登梅,就嵌在窗里。梅茎粗壮,斜向上伸,微微翘起的梅梢、梅枝上,骨蕊含苞,梅花点点;二三喜鹊各登其枝,欢闹喳喳,似呼朋又像引伴。整幅画虽有尘埃,却仍旧透着祥和的喜气和不屈的傲骨。我不懂雕术,更不知晓铜雕的至高境界,但直觉告诉我这幅铜雕画,不但刀工细腻、精湛,而且布局精巧,点点滴滴都准确到位,可谓形神兼备,千种风情,确实是非常罕见的。

出了承志堂,转了两个弯,就已到了村子的西头。一棵红杨,一棵白果,两棵五百年树龄的古树,吐着新枝,傲然在村头,大概就是牛角了;绕村溪河上酷似牛脚的几座水泥桥,勾连着对岸;远处的群山自然形成了牛头。想想刚才走过的“牛肚”、“牛肠”、“牛胃”,回首看看古朴典雅、广博深邃的村庄组成的牛身,俨然一头静卧在雷岗山下,应和在清明阳光里的水牛。

一幅山清水秀里千年农耕的画卷,尽展在眼前。

把农用的耕牛作为村落的外形来打造,是极其少见的匠心,老百姓是离不开牛的,牛是老百姓世代赖以生存的基础。寄希望于耕读传家,谋生做人两不相轻,其寓意昭昭了。我这样想着,看着傍晚的南湖绿荷初露,鸭群戏水。千年悬垂的树影,高高的马头墙,缕缕袅袅的炊烟,还有水下涤出的隐隐的远山,远峰近宅,跌落湖中,随波漾出各种活动的图景。它们浑然相融,相谐成趣,这不正是一幅绝妙的乡村夕照图吗!

乡村如画,画里乡村。

p50.jpg

本文网址:http://www.gdnews.gov.cn/show.asp?ID=52069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扫描访问新闻网微博
扫描关注新闻网微信


版权所有 © 中共广德市委宣传部 网站备案:皖ICP备14013238号-1
办公地址:广德县行政服务中心8楼 电话:0563-6817752 传真:0563-6038922 危害信息举报:0563-6038719 主办:中共广德市委宣传部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转载的各种图片、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本网不承担此类构建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如您因版权等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法律顾问:合肥从人律师事务所
网站技术支持:广德世纪万维网络信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