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563-6022576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广德传媒网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化娱乐 > 正文

马克思主义在广德的传播

作者: 来源:市委党史地方志室 日期:2021/3/25 13:11:12 人气:528  加入收藏 评论:0  标签:

一、新文化运动在广德

1915年9月,被誉为“五四运动的总司令”的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一年后更名为《新青年》),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了一场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向传统的封建思想、道德、文化宣战的新文化运动。

五四时期,《少年中国》《东方杂志》《申报》等报刊已在广德流传。当时南街有一家王保和书店,就是上海《申报》和《新闻报》的分销处。广德旅外学生,特别是在宣城第四师范读书的学生,受进步老师恽代英、肖楚女的影响,思想敏锐,情绪高昂,站在新文化运动的前列。1920年至1921年,他们每年都利用寒暑假进行新文化运动的宣传。参加活动的旅外学生有三四十人,最少的时候也有二十多人。宗旨是反对军阀,反对贪官污吏,反对旧礼教,主张男女平等、女子放足等。活动方式是化装演讲、街头宣传、游行、检查日货等(访杨默仁笔录,《广德革命斗争史调查资料》,编号1-19-13,第46-47页。)宣城四师学生郑维辅还于1920年开办了一所平民夜校,吸收泥、木工人和失学儿童入学读书,除了教识字外,还教唱爱国歌曲。他用留声机唱片教唱《听我们同唱中华》,一时轰动全城。

1921年,广德反对封建教育制度、提倡新学的新文化运动达到了高潮。城内私塾纷纷停办,国民小学得到发展,新式教科书代替了四书五经,各校学生都推行语体文,不再做旧式文章。广德县立第一高等小学校长陈端云有贪污行为,学生起来进行罢课斗争,把陈端云赶跑了。一些接受了新思想的青年知识分子,率先移风易俗,举行新式婚礼(当时称文明结婚),一时传为佳话。

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一项主要内容。它提倡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以白话文学为中国文学之正宗。曾在宣城四师读书的杨正宗,1925年由老师恽代英介绍,到江西安源煤矿职工子弟学校任教,因支持工人运动而被捕入狱。获释后,以几个月的铁窗生活为题材写成新诗《寒囚》,在创造社的《洪水》半月刊发表,其后又有诗作被该刊选用。创造社曾出版他的诗集《花圈》。

二、广德人民响应五四运动

1919年1月开始,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召开和平会议。实际上这是一次由英、法、美、日、意五个帝国主义国家操纵的重新瓜分世界的会议。中国代表在会上提出取消外国在中国的某些特权,取消中日“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的正义要求,都遭到拒绝。和会还不顾中国代表的要求,决定把战前德国在山东攫取的各项权益无条件让与日本。北京政府屈服于帝国主义列强的压力,竟准备在和约上签字,消息传来,举国愤怒。5月4日,北京大中学校3000多名学生于天安门前集会,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取消二十一条!”、“拒绝和约签字!”等口号,并强烈要求严惩亲日派官僚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会后举行了游行示威。示威学生还冲向赵家楼胡同的曹汝霖住宅,痛打了正在那里的章宗祥,火烧曹宅。北京政府急忙出动军警镇压,逮捕示威学生32人。

消息传到广德引起强烈的反响。广德县立第一高等小学校长彭鸣皋和第二高等小学校长许俊,联合各国民小学校长、教员三十余人,于5月8日成立了广德县五

四运动委员会,会址设在第一高等小学内。学生罢课三天。9日,在南门体育场举行大会,声援北京学生的反帝爱国斗争,到会的有十八所学校的师生一千余人,会后举行了游行示威。游行队伍手持小旗,沿途张贴标语,散发传单。“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废除二十一条!”“收回租界!”“对日经济绝交!”“不用日货,不买日货,提倡国货”的口号声响彻全城。10日和11日两天,各校学生分组上街宣传,检查日货,商人听了宣传都很受感动。有的商人自动把日货交出来,并表示今后不再贩卖日货(史蕴朴口述资料,《广德革命斗争史调查资料》,编号1-19-12,第62页。)在誓节渡,第二高等小学校长许俊组织和领导学生、商民五百多人举行游行示威,并由学生和商民组织反日联合会,检查日货,不许买卖日货,所有日货都进行登记(何元培口述资料,《广德革命斗争史调查资料》,编号1-19-12,第21页。)

这一年的暑假,在芜湖、湖州、宣城等地读书的学生返回广德。这时,广德一度出现的爱国运动已趋沉寂,一般社会人士对此都漠不关心。旅外学生决心以惊天动地的行动来唤醒民众,掀起爱国运动的高潮。姜祖菁、姜祖荫、许贤林、冯士基等发起成立了广德旅外同学会,组织了化装演讲团,开展轰轰烈烈的反帝爱国宣传活动。他们在夫子庙的明伦堂上演自编自演的具有反帝爱国内容的文明戏(即话剧),演出前除张贴海报外,还打鼓吹号在街头宣传、售票。广德人从来不知道什么是文明戏,一听说这个新鲜东西便争相购票,先睹为快。每次演出,明伦堂都是座无虚席,甚至有人站着观看,演出的节目深深感染了广大观众。反对“二十一条”的戏演完后,有人高呼:“打倒小日本!”有人还唱起了反日歌曲:“小小矮鬼儿,不顾同胞义,一心想占中华地,……”全场反帝爱国气氛非常激昂。暑假中,旅外学生演了一个多月的戏,一直到开学在即才停止。与此同时,他们还查抄了几家大商店的日货,对查出的日货予以封存,不准出售。

三、广德人声援五卅运动

1925年5月30日,上海各大中学校学生2000余人,为抗议日本资本家枪杀内外棉七厂工人顾正红,到公共租界进行宣传、讲演和示威游行,又有100多人被捕,关押在南京路老闸捕房。愤怒的群众数千人奔赴捕房前,要求释放被捕者,英国巡捕突然开枪,打死13人,伤数十人。这就是举国震惊的五卅惨案。

在上海读书的广德学生,当即把这一消息用快邮代电传到广德,并寄来了传单、标语。帝国主义的暴行激起了广德人民的极大愤慨。6月5日,县教育局和省立第十二中学发起成立了广德县五卅惨案后援会,下设文书、募捐、游艺、宣传和纠察等股。在后援会的号召和组织下,广德各界纷纷罢课、罢市,开展各种活动,声援上海工人的反帝爱国斗争。中小学学生自6日起罢课四天,并满怀义愤上街查抄日货,把一些东洋货当场焚毁。学生还在街头贴标语,散发传单,进行化装演讲(俗称文明戏),揭露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和封建军阀勾结帝国主义出卖国家主权的罪行。安徽省立第十二中学师生一百余人,于9日上午上街游行,高呼“援助上海被害同胞!”“严正交涉!”“取消不平等条约!”“反对英日同盟!”等口号。游行队伍“悲愤异常,秩序严整,一时观者如堵,莫不动容”。下午,该校师生四处演讲,控诉帝国主义的罪行。讲到上海同胞被杀的惨状,“听者多有泪下者”(《寰宇同情援助沪案》,《桐汭风云》第397页。)10日,广德各界两千多人在夫子庙体育场举行大会,第十二中学校长汪淮在会上报告了五卅惨案的经过,各界代表先后在会上发言,愤怒谴责帝国主义屠杀中国人民的罪行,坚决支持上海人民的正义斗争。会后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施文甫回忆,《广德革命斗争史调查资料》,编号1-19-12,第135、136页。)在誓节渡,广德县立第二高等小学校长阮维贤、教导主任汪泰清,组织一百余名学生上街游行,查抄英日货,把清出的英日货当众烧掉。活动连续进行了五天,深入到誓节渡附近的溪口、牌坊村、朱家庄和康村等地(余威华、王文浩口述资料,《广德革命斗争史调查资料》,编号1-19-12,第35页。)在此期间,后援会在各界开展募捐活动,广德人民慷慨解囊,纷纷捐款。中小学学生在城乡举行义演,把演出所得全部捐赠。第十二中学师生捐献大洋一百余无,汇给上海学联,援助罢工工人。小学生也把零用钱捐献出来,少的三个铜板,多的高达一元。

7月,旅沪学生放假回到广德。刘永昌、张隆佑、温广彝等召集旅沪学生和知识分子开会,成立了广德县五卅惨案外交后援会。后援会的宗旨是:以物质支援上海工人罢工,要求英、日帝国主义惩办凶手,赔偿损失,并保证不再有同样事件发生。参加后援后的有旅外学生、中小学老师等一百多人。后援会共推举刘永昌、温广彝、张隆佑、黄仁辅、胡悦萱五人为执委,负责日常工作,下设会计、总务、组织、宣传四个部门。后援会还派梁作龙到誓节渡建立了广德县五卅惨案外交后援会誓节渡分会,参加誓节渡后援分会的有查宗善、汪泰清、吴子芳等人。

广德县五卅惨案外交后援会成立后进行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开展宣传活动。通过化装演讲,张贴标语、画报、宣言等形式,向民众介绍五卅惨案的经过,谴责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屠杀中国人民的罪行。二是查抄英日货,所有商店都停售“仇货”。商人对此很害怕,把洋货藏匿或转移。学生查出并封存了詹家鹏开的泰丰布店的“仇货”。三是开展募捐活动。后援会由内到外,广泛发动,募集到一批捐款,立即汇往上海五卅惨案后援会,仅誓节渡就募捐现洋一百一十余元(刘昶回忆,《广德革命斗争史调查资料》,编号1-19-13,第12页。)

四、马克思主义在广德的传播和广德的早期党员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马克思主义在各地广泛传播,反帝反封建的群众运动蓬勃发展。广德旅外学生在学习和斗争实践中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从中受到教育和启迪。特别是经历了五卅运动,人们的思想觉悟大为提高,加深了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认识。他们酝酿建立组织,出版刊物,揭露社会黑暗,抨击时弊,希望对家乡的事有所影响。1925年9月,广德旅沪学生发起成立了广德青年社,并由旅沪学生筹集经费,出版《扫荆》半月刊,刘永昌任主编。1926年春,《扫荆》第一期出版,正在上海的安徽知名人士柏文蔚应邀为《扫荆》题了刊名(刘昶:《回忆国民党广德县临时党部成立经过》,《桐汭风云》第163页。)第一期刊有列宁、孙中山的像,发表了刘永昌写的《发刊词》和布哈林的《唯物史观》,以及张隆佑、王芝宾、何德鹤、周自衡、温广彝的文章。文章大都是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矛头针对土豪劣绅的。第一期出版后,大部分都寄到了广德,每个土豪劣绅和反动机构都寄了一份,在广德引起很大的震动。军阀政府认为这是赤色分子所为,予以查封,并要逮捕办刊物的学生。由于经费困难,《扫荆》出版了三期就停刊了。

大革命时期,一些马克思主义著作和政治理论刊物就在广德流传。当时在广德县立第一高等小学任教的陈东武喜爱读书。在他的藏书中就有《唯物主义浅释》《唯物辩证法》《布尔什维克》和《红旗》等政治理论书刊(陈中浩:《回忆我的老师王金林烈士》,广德县委党史办公室资料,编号C2-43。)

在学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同时,一些具有激进民主主义思想的青年很快就树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毅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们当中有梁其昌、许杰、刘永昌、周鹤甫、刘格非、王金林等。

梁其昌,又名梁预人,广德月湾人。1920考入浙江湖州省立三中读书,接触了大量进步书刊,受到革命思想的启迪。大革命时期在上海创造社出版部任职,并从事党的秘密工作。他是最早在广德传播新思想新文化的先驱者之一。1928年,他代表中共沪宁路区党组织,派刘格非等来广德开辟工作,组建了广德党的第一个地方组织——中共广德直属小组。

许杰(1901-1989),广德誓节渡人。北京大学地质系毕业,1926年在安庆入党,曾任中共怀宁中心县委委员。

刘永昌,又名刘靖青,广德城关人。1925年在上海大学社会系读书,发起组织广德青年社,主编《扫荆》半月刊。1928年参与组建中共广德直属小组。

周鹤甫(1903-1987),广德誓节渡人,江苏省立法政大学毕业。1926年在安庆由王步文、周范文介绍入党。1928年参与组建中共广德直属小组。

刘格非,广德四合人。1926年在安徽省立法政专门学校读书,由周松圃、黄梦飞介绍加入国民党。1927年夏黄埔军校第五期毕业。1927年10月,在安庆由葛文宗、许杰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参与组建中共广德直属小组。

王金林(1903-1931),广德花鼓塘黄金坝人,安徽省立第一甲种农业学校毕业。1928年考入安徽大学文学院预科转入本科政治系。同年8月,由刘格非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安徽大学共青团支部书记、共青团怀宁中心县委宣传部长和组织部长。同年参与组建中共广德直属小组。 


本文网址:http://www.gdnews.gov.cn/show.asp?ID=83596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扫描访问新闻网微博
扫描关注新闻网微信
上一篇: 抗日烈士郑大方
更多>>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版权所有 © 中共广德市委宣传部 网站备案:皖ICP备14013238号-1
办公地址:广德县行政服务中心8楼 电话:0563-6817752 传真:0563-6038922 危害信息举报:0563-6038719 主办:中共广德市委宣传部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转载的各种图片、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本网不承担此类构建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如您因版权等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法律顾问:合肥从人律师事务所
网站技术支持:广德世纪万维网络信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