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德的卢村乡往南走就是“两山理论”的发源地浙江省的安吉县,两地一衣带水,气候、自然地貌非常相似。作为生态禀赋同样优越的广德,理应响应总书记号召,借鉴好安吉经验,做“两山”理论的坚定实践者。
近年来,广德加速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积极对标先进地区和城市,完善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推动绿色低碳理念融入经济和社会发展全要素,探索并走出了一条绿色之路。十三五末,广德全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显著上升,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优化取得明显进展,新型电力系统加快构建,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日益普及,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更加完善。
深化生态领域治理,聚焦精准治污。2017年,广德启动了以矿山为重点的环境综合整治,先后依法整治矿山72家、关停18家,关闭拆除琉璃瓦企业36家、“散乱污”企业776家,复垦复绿矿山8113.98亩,2022年初,全市森林覆盖率达59.88%,林木绿化率达72%。强力推进大气、水、土壤等污染综合防治,推进无量溪河河道及沿岸综合整治,建成东风闸水质净化工程,无量溪河水质稳步提升,有效改善了下游水质;持续开展大气污染物溯源,常态化落实挥发性有机物(VOCs)专项治理,实现精准、科学治污;推进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协同控制,通过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助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固废处置率和工业“三废”综合利用率均达100%。
瞄准产业链升级,激发制造业“绿动能”。广德始终坚持“生态立市,工业强市”战略定位不动摇,紧紧围绕电子电路、汽车零部件、智能化成套装备和新材料四大主导产业,谋划打造绿色产业链,激发制造业“绿动能”,支持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强化正向激励与反向倒逼,引导企业加快绿色转型。皖苏浙产业合作园区(广德经开区)在2021年度全省省级以上开发区综合考核评价中位居第14位,获批国家绿色低碳示范园区、绿色电子电路产业基地、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园区。目前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已经达到454家,已有20家企业入选绿色工厂培育库,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2家,国家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1家,国家绿色产品11个,2021年实现生产总值380多亿元,位列全身县域经济第一方阵,经济底色正在发生积极变化。
围绕双碳目标,加快绿色低碳发展。广德将“双碳”任务责任不断精细化,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将其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各层次、全过程。加快布局“双碳”重点工作,积极有序发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加快分布式光伏发电、风电等项目建设,推进煤炭有序替代转型。“十三五”时期,全市公共机构能源消费总量及水资源消费总量较“十二五”末分别下降10.97%和15.94%,能源消费结构显著优化。持续开展新能源企业“双招双引”,加快重点项目落地见效,光伏逆变器产业龙头固德威广德二期项目顺利投产,完善了光伏产业链。广德市光储充联合创新实验室正式揭牌,为建设“新能源+储能”新型电力系统提供了创新平台。广德还积极宣传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常态化开展“光盘行动”等反食品浪费活动,落实国家节水行动要求,提倡鼓励绿色办公,全面开展节约型机关创建行动,绿色低碳生活理念深入人心。
建立完善监督机制,打造“绿闭环”。2022年7月,广德市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市长任组长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专题部署,印发了《广德市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排查发现和整改闭环机制实施方案》,积极探索部门联动机制,聚焦生态破坏、“散乱污”企业治理、黑臭水体等百姓身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提升处理能力和效力,落实好问题排查发现和整改闭环机制。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坚持“一线工作法”,带头开展明察暗访,充分发挥环境网格员的积极性,形成主动发现上报问题、积极整改问题的工作机制,强化整改,确保将生态环境领域问题在闭环中解决,助力全市经济社会绿色高质量发展。
“两山”转化并非一日之功、难以一蹴而就,不断做大金山银山,需要久久为功的定力、常做常新的能力和持续攻坚的毅力。广德将继续补齐生态短板,增进生态福祉,在不断实践中续写“两山理论”新篇章,描绘美丽广德新画卷。(陈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