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齐琼
困境重重终辍学 钟爱诗画奠未来
1971年,刘梦华出生在邱村镇后岗村一户贫苦农民家庭,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作为家中的长子,刘梦华从小就担负起照顾两个弟弟的重任。依稀记得幼时别人家的孩子玩玩具,两个弟弟跟在后面羡慕的眼光,依稀能够感受到因家庭的贫困未能满足小兄弟们小小的心愿而在彼此心中造成的挫败感。刘梦华第一次捡起树枝,在地上画出自己想要表达的事物,或是一只小鸟,或是连环画上的人物。画虽简单却给兄弟三人带去了莫大的快乐,也让刘梦华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了画画。

幼时的刘梦华好学上进,不仅爱画画,对读书认字也异常钟爱,可偏偏这么优秀的孩子却因家庭的贫困,小学一毕业就离开原本就不愿接受他的学堂,早早辍学在家。古人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也”。也许上天就是为了磨练他,为了增益其所不能,为了成就他今后在艺术道路上的惊人造诣,才设立下了种种艰难困苦吧。

牛背上的成长 助力“成名成家”
17岁,在家待了两年的刘梦华,背着包裹外出打工,在一位退休老教师家中当起了油漆工,原以为从此再与书本无缘,却不曾想老教师家中满是书籍,在工作之余刘梦华形似五柳先生,废寝忘食,夜以继日,手不释卷。虽说在老教师家中仅干了9天活,但老先生对他颇为赏识,不仅临别时赠其书籍,而且教导刘梦华,看书过程不仅要会其意,并且要尝试自己写写。在老教师的指导下,刘梦华很快开始以书信的方式与各地笔友交流,时间久了,这写作的功底自然练就了。

写作不能当饭吃,面对艰难的生活,刘梦华只好挺直腰板担负起一个长子该做的事。从17岁到31岁,这个追逐梦想的小伙一直与牛为友,“放牛郎”是大家对他的称呼。当同龄人正追着姑娘、操办婚事时,他在放牛;当别人赶着时髦、跳着小舞时,他在放牛。别人笑他放牛放傻了,他笑而不语,周星驰电影中“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别人看不穿”的台词再适合他不过,他放的是牛,但更是梦想。白天,在放牛期间,他或是靠在牛身边,或是坐在牛背上,手中握着一本书,孜孜不倦地读着。晚上,他又拿起画笔,或是临摹细画,或是凭空想象,描绘着自己心想之物。他也喜欢写诗,或题写在画卷中,或寄情于山水间。至今,在田野的石头上还尚能找到当初他用油漆题写的小诗。

梅花香自苦寒来不骄不躁闯出一片天
从常年累月的坚持到泼墨挥毫、下笔如有神的今天,刘梦华走过了数十个春秋,从一贫如洗到终有所成,刘梦华遭受了太多的质疑,“在我31到35岁这五年时间里,我一度为了生活,为了家庭的和睦放下手中的笔,在不被理解、不被支持的冷言冷语中,我艰难度日。除了会写字、画画、题诗,我别无他能,能挣钱的手艺更是一样没有。穷啊,我穷得连笔墨的钱都支付不起。每天我都将书房中的毛笔打湿,好像刚刚练过字、画过画一样,我害怕啊,害怕别人又来嘲笑不画画的刘梦华,嘲讽桀骜不驯的我终究被现实打败的惨状。只恨我用了太久的时间,五年,我才想清楚了一件事———哪怕没了口粮,我的手中也不能没了笔。”

据悉,从36岁起,刘梦华便放下心中所有的顾虑,放下现实的压迫,带着自己的画去了周边各个城市,43岁他成功闯进山东画界,虽说他并非出自专业美术院校,但其才思敏捷,画路较宽,能诗善词,其作品一问世就受到大家的追捧,一时间,各大名人故居、博物馆、国内外藏友竞相向其索画。与此同时,为了进一步提升自己,刘梦华又前往全国各地参加作品展览和画家交流座谈会,学习他人经验。

30多年来,刘梦华终于迎来了自己的首个春天。不仅因擅长画兰花、鸡冠花在画界名声大噪,而且各地画廊均争相邀其共同赏画,如今他还被中国画都书画频道高薪聘请为签约艺术家。不骄不躁,是有所成后的刘梦华,虽然每天前来求画的人踏破门槛,但他不忘初衷,对待作画仍如对待多年的挚友一样,真挚、用心、不浮不躁。

分手
我用老办法,把你约到老地方;我们坐在淡绿色的草地上;你眼里闪着泪花,说:知道我在说谎!我已无法承受辛苦,又不愿把你心伤,你问我要去哪儿?
我说与他们一起打工南方,我不愿看到你妈妈对你的责骂!也不忍心见到你眼里的勉强,分手……分手是为了不耽误我们各自的向往。
我不肯弯腰,所以也不会插秧。在这五月农忙的季节,村里的爱情没有我的市场!
看着你含泪离去,还给了我送你的珍藏;我呆立在那儿,像一尊名人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