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563-6022576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广德传媒网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化娱乐 > 正文

小镇篮球

作者:安宁 来源:原创 日期:2017/3/6 18:12:48 人气:244  加入收藏 评论:0  标签:

  圆圆的篮球是故乡许多人喜爱的运动,也是故乡许多人喜爱观看的运动。

  小时候,大约读小学时,小镇上可看篮球活动的地方仅一处,那就是小镇“丁”字街最东头的“誓节渡完全小学”的操场。操场在小学校舍东边,东可遥望汭河,西边杨柳、白桦树阴深深,南、北均有较大空间的空地。少时,觉得人分甲乙两队相抗衡、传球运球上篮瞬间变化、最终以得分多寡分胜负的竞技活动很好看、也有趣。那时来操场上的多是供销社职工及几位小学老师,好像赛事不多,多是下班后的自我娱乐。到了上世纪60年代前后,转业退伍军人洪建刚、温宗玉、药材站芜湖青年小刘、手工业工人丁祖明、小学教师凤元麟凤元植兄弟、农技站拖拉机手周师傅、信用社职工魏某、无业者杨某及供销社的几名员工便是篮球场上的常客了。特别是洪建刚,据讲当兵时是篮球队主力,瘦高的个子,运球传球特干净利落,三步上篮,但见手腕一翻,好一个漂亮的“两分”!于是场边一片躁动声、吆喝声……那段时期前后,小学先是把西边较好的校舍让给了誓节中学,后又彻底搬迁至小镇“丁”字街最西头的周村边,风雨中,小学操场上的篮球架就此不复存在。其间,中学先是在进校门西首有一个新篮球场,而后迁至校舍最后边的大操场,同一时期,有关部门在西街去粮站仓库途中一大空地上也建了一个比较正规的篮球场,小镇的篮球活动就这样随着篮球场的兴衰而转移着。

  在上世纪60年代末期,小镇上纯系自发组成的篮球队有“老年队”和“青年队”之分。“老年队”成员多是上面提及的人物,而“青年队”中则有“手工业综合社”职工张秋义、范成功、王同庆诸人,另有小学青年教师彭某,广德中学的学生占维亚(初二丙)、陈荣生、誓节中学学生王志强、还有一个叫张胜祥的(大约是宣城师范的学生)。那时,学生都处在已毕业而尚未插队之际,所以用打篮球来消磨时间是再恰当不过了。这中间,占、张球艺颇高,好像分别代表过各自县、市在宣城露过脸,余者不分仲伯,唯鄙人最次,是“冷板凳”上的常客。“老年队”和“青年队”融洽共处,相互切磋,常在日落西山之际来上一场友谊赛。在那些个文化生活匮乏的年代,看篮球赛无疑是小镇父老乡亲的一大乐事,球场四周,每每被围得水泄不通,就像拖拉机手说的那样,“投进了球,场外的老嫂子大姑娘齐叫好,别提心里多舒坦了!”如今想想,此话经典,可谓高度概括了场上人的心理感受。

  小镇人爱篮球,慢慢地带动了小镇周边农村的年轻人,乡下的篮球活动也火热起来。那时候,小镇周边的红应、天平、西山、芦塘、杨柯、茆林各大队均有业余篮球队,他们经常相互往来,特别是茆林大队的球队,在一些传统节日,如端午、中秋,会邀请小镇上的青、老年混合队及周边大队的球队去参加联赛。当时,茆林大队富裕,工分值也高,十分工能分上一块多人民币,所以邀请赛常常是管饭的,而这一点,对于参赛者来说就更有吸引力了。那时候,裁判多是凤元麟老师主哨,因为他有小镇“第一哨”的美称。

  小镇的“青年队”成员多单身,没有“老年队”成员养家糊口的担子,所以他们不光参加周边大队的篮球活动,还常常与小镇过客,比如建大洋桥的工人、来演出的黄梅戏剧团举办赛事。他们还主动“出击”,到苏村、上杨杆、去县城……那年夏天,他们主力五人撇开众人,到县城灯光球场过了把瘾。那时灯光球场还在县工会院子里。下半场开场不久,其中一人五次犯规被罚下,眼看就要四对五了,裁判知道后大度地一挥手,让犯规者又“披挂上阵”了。

  转眼间,半个世纪过去了,小镇当年的“老年队”、“青年队”也早已不复存在了,但我想,在“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的共识下,小镇该有更多的篮球爱好者和篮球赛事了吧!

本文网址:http://www.gdnews.gov.cn/show.asp?id=54240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扫描访问新闻网微博
扫描关注新闻网微信
上一篇: 忆克钟
更多>>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版权所有 © 中共广德市委宣传部 网站备案:皖ICP备14013238号-1
办公地址:广德县行政服务中心8楼 电话:0563-6817752 传真:0563-6038922 危害信息举报:0563-6038719 主办:中共广德市委宣传部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转载的各种图片、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本网不承担此类构建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如您因版权等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法律顾问:合肥从人律师事务所
网站技术支持:广德世纪万维网络信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