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563-6022576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广德传媒网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化娱乐 > 正文

登吴越古道

作者:许懿洋 来源: 日期:2019/4/10 8:10:35 人气:484  加入收藏 评论:0  标签:


旅游就是一个地方呆久了,到另外一个地方去。在春暖花开的三月,我有幸来到了美丽的吴越古道,来到这个集历史、户外、休闲、登山于一体的风景名胜。

从“吴越”两字理解,大都以为“吴”是指江苏苏州一带,“越”是指浙江省,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若不是身临其境的来到此处,从字面理解以为是江苏到浙江的古道,其实不然,吴越古道位于我们安徽宣城宁国万家乡大塔村脚庵,为五代十国时期吴越与南唐的主要通道,吴越是现在的杭州临安,南唐就是指我们宣城地区的宁国市。据说,登吴越古道有两种走法,一是从杭州临安过来,从浙西天池而入,一路下山,领略古道的沧桑与人文。还有一种就是从宁国市万家乡大塔村向上攀登,一路奇石飞瀑,花香流水,令人心旷神怡,美不胜收,我们今天走的第二条道路。

大巴从广德出发,一路南下,一个小时左右到达宁国,再一路向东南,大概半小时的车程来到吴越古道的游客中心。一下大巴,一股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映入眼帘的是青山绿树和白云农舍,有一种“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处境。大家或留驻拍照,或三五成群,或向上攀登,我们已经迫不及待地想与吴越古道来一次亲密接触了!

走完一段约五米宽、一公里长的水泥上坡路面,我们来到吴越古道的起始点,起始点旁是一处约三米高的木牌,木牌上是吴越古道简介:“吴越古道全长约35公里,为五代十国吴越(杭州临安)与南唐(宣城宁国)的主要通道。顺吴越古道石板路台阶而上,一路溪流陪伴,瀑布奏鸣,曲径通幽,跌宕起伏,天地人合一,似在画中游……”

我们拾阶而上,约走了半个小时,我们来到了感恩亭,大家有些累了,也有点饿了,忙拿出了干粮充充饥,坐在小亭里小憩一会儿。三月初的吴越古道是刚入春的感觉,由于海拔较高,风再拂来,还是有丝丝凉意的。我们继续向上攀登,此时和我一起的是小李、小成和小郭,三位90后。大家似乎一点也不累,铆足了劲似地向上,路过一片金钱松园林,此时又到了一小亭,小亭名曰添力亭,小亭立在青山绿水的半腰之中,远远望去如在山中建了一只小屋,让南来北往的游客在这里驻足和休憩。

据说,吴越古道还有很多典故与传说,过添力亭再走一会儿,只见路边的溪水更加清澈了,溪水与奇石完美地糅合在一起,溪水撞击奇石发出“汩汩”的声音,与大自然中交相辉映,如钢琴曲《白云》,溪水与奇石相互点缀于山谷之中,如知音与伯乐,又如恋爱的情侣,相濡以沫,心心相印。看到路边的广告牌上说这里是济公溪,相传南宋临安城有一位富商是黄蘗禅师的挚友,一年夏天,他邀上道济和尚一起到黄蘗禅师施点法术让他见识见识,在难以推辞的情况下,黄蘗禅师与他徒弟道济各施法术,便造出了“一岛一溪”。

继续向上攀登,过半仙亭之后,我们来到了五里避雨洞和红花树瀑布等景点,五里避雨洞是古代为躲避鸟兽而建的洞穴,也可以供游人在这里休憩和避雨。红花树瀑布在五里避雨洞往前约十米,相传济公和尚来吴越古道被蛇咬过,他的鲜血染红了花朵,树也被染红了,所以叫红花树,瀑布的水不大,但水很干净,晶莹剔透的仿佛一面镜子,美的让活泼的小成忙去拍照和嬉戏,让人想起了“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的感觉。

我们也边爬边等,到达展望亭、猫耳石已经是11点半了,怕大家饿了我出了个主意,说:“要不大家在展望亭午餐?”最后,小成的观念我比较赞成,“离登顶不远了,我们到了天池再吃吧?”大家点点头后继续前行,其实我们每个人身后都背着几公斤左右的背包的,里面装的茶杯、干粮、矿泉水、雨伞等物质,走到最后似乎到忘记了旅途的劳累,反而越走越快了,到达千顷关,千顷关为两块巨大而光滑的花岗岩构成,像门一样挡在眼前,这一处天然石门,高近4米,厚约3米,宽可两人并行,其势“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过了千顷关,沿着小路往前走一点,拨开树枝,是一汪碧绿的湖水,这就是天池!天池静静地躺在蓝天白云之下,远处群山环绕,微风拂来,水面起了一层层涟漪,如在向登顶的人士表示微笑。到了这里风渐渐的大了起来,吹在身上还有些凉飕飕的。地下蟾蜍较多,尽管长相不太雅观,但看上去也有些可爱,也说明这里的生态较为良好。登顶之后,最快乐的莫过于与小伙伴们一起共享午餐了,尽管不是美味佳肴,也不是饕餮大餐,有的只是面包、饼干之类的零食,但大家也是吃的很香。

欣赏着这秀美的风景,沐浴着这和谐的春风,品尝着这登顶之后的喜悦,和小伙伴们一起谈笑风生,这不正是快乐和知足吗?最后,用一首小诗来发表自己的感受吧:三月登古道,春来水飞俏,青山石微笑,登顶乐逍遥。


本文网址:http://www.gdnews.gov.cn/show.asp?id=67848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扫描访问新闻网微博
扫描关注新闻网微信
更多>>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版权所有 © 中共广德市委宣传部 网站备案:皖ICP备14013238号-1
办公地址:广德县行政服务中心8楼 电话:0563-6817752 传真:0563-6038922 危害信息举报:0563-6038719 主办:中共广德市委宣传部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转载的各种图片、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本网不承担此类构建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如您因版权等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法律顾问:合肥从人律师事务所
网站技术支持:广德世纪万维网络信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