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563-6022576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广德传媒网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部门之窗 > 科技局(科协) > 正文

吴险峰:扎根沃野育良种

作者: 来源:科技局 日期:2021/6/11 18:27:53 人气:278  加入收藏  标签:

吴险峰,男,1969年1月出生,安徽省广德农科所副所长,高级农艺师。30多年来,吴险峰躬耕于农业科研沃野,专情于水稻种植事业,为农民、为农业激情燃烧,无私奉献,为培育水稻新品种做出了贡献。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基层农业科技工作者的责任和担当,也是今年唯一一位被评为2021年“安徽省最美科技工作者”的宣城市代表。

图片9.jpg

一、扎根基层 坚持科研

吴险峰16岁就参加县农科所的水稻研发工作,因为他的父亲吴让祥研究员,是国内著名的水稻育种专家,早期参与了袁隆平院士杂交水稻的协作攻关研究,是安徽省杂交水稻研究工作的奠基人之一,他从小耳濡目染,从骨子里就树立起坚守与求实的科学精神,甚至为了水稻育种工作,放弃当兵和提干从政的机会,潜心从事水稻育种研究,走上一条艰辛漫长的农业科研和农业新技术推广的人生道路。“默默坚守30多年,才有了如今的成绩,也了却了父亲的事业遗愿。”

从事水稻育种就像选拔赛,每年要从1万多个基础材料中择优选用,必须对“选手”了然于胸。杂交育种是从创造变异到选择变异的过程,从数以千计的创造变异中选择出优良变异,并加以固定,其难度不是从事这一行业的人是难以想象的。水稻育种不同于在实验室搞科研,给水稻杂交进行人工授粉,必须要在夏天最热的时候进行,每天都是一大早就迎着热浪钻进水稻试验田里,这项工作不但辛苦而且还要极其细致,不亲自做印象就不深,做育种的,要和时间赛跑,万一有了差错,一错就是一年,特别是一些珍贵资源,错过了季节就是一年,这是输不起的。

广德农科所,科研工作条件相当艰苦,没有实验室和仪器,只有肥沃的田野,灿烂的阳光。创新的工具只是一支笔、一本记载本、一把独脚木凳、一把剪刀、一把尺子等一些较原始工具,来进行试验数据的采集、记载、比较。一年360余天,除了特殊的天气环境,一般每天都要在田间工作十多个小时。

图片10.jpg

二、天道酬勤 硕果累累

他像一只候鸟,在广德与海南之间来回奔波了三十多年。水稻育种研究不同于实验室的科研,为了加速水稻品种世代进程,必须进行“南繁北育”,即秋冬季去海南育种,春夏季节再将“南繁”育成的种子带回广德“北育”,一年四季都得在炎热中煎熬,年年如此。每到秋季,他和同事就像“候鸟”一样背着亲本种子,登上南下的火车,乘车换船,5-7天才能到三亚一个部队农场的育种基地,进行加代育种,一直干到第二年4月,再带着育成的种子赶回安徽广德播种。这样不停地种和收,育种效率就会提高2倍。

“30多年前,是我的父亲把我带上这条艰苦而光荣之路”。吴险峰表示,当时的海南空旷荒芜,居住地只有一个部队养猪场。他和父亲开荒种地、砍柴做饭,而且长期停电。“蚊虫叮咬、蚂蟥遍地、炎炎烈日的高强度紫外线,使得在田间地头上犹如上烤下蒸。”特别是水稻抽穗扬花时忙于田间杂交授粉,头顶烈日、脚踩烂泥、弯腰弓背,常常是一身臭汗,一身泥水,一直到下午1点多钟,又饿又累,腿都抬不起来,比农民还苦,终日在高温烈日下工作,越是高温越要干。但只要育出好稻种,眼前就发亮,根本不觉得累。

30多年来,没有几个节日吴险峰是和家人一起过的。尤其是万家团圆的春节,自己只能独自一人坚守在天涯海角的试验田里,或忙着栽插,或放水除草,或观察水稻性状,记载相关试验数据。“如今的日子越来越好,好歹能发个短信或微信,以前大年三十,连打电话的条件都没有!”

吴险峰坚守在农业科研一线取得了很高成就,创新培育的多个水稻品种和不育系通过审定或鉴定,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安徽省星火奖一等奖1项、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参与省农科院水稻所研究获安徽省科技一等奖2项、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项授权1项,动植物新品种权保护授权1项。为我国的杂交水稻育种事业在资源创新、品质改良、产量提升和抗逆育种方面作出了贡献。他先后被评为“全国南繁先进个人”、“宣城市十佳科技工作者”、“宣城市最美农技员”、“安徽好人”、“中国好人”、“感动宣城市十佳人物”、“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宣城市第五届敬业类型道德模范”,2020年当选“全国先进工作者”受到党中央和国务院表彰,并于今年获得2021年“安徽省最美科技工作者”。

图片12.jpg

三、感恩培育 志愿奉献

吴险峰是在袁隆平院士影响下成长起来的农业科技工作者。1988年的秋天,吴险峰的父亲整理好水稻育种的亲本材料,安排他与另外一位有经验的民工前往海南三亚进行秋季繁种,从那时起有幸近距离接触袁隆平院士,也开启了吴险峰南繁育种三十多年逐梦。

吴险峰回忆道:“在海南三亚部队农场,南繁试验田与袁隆平老师团队在一起。每年南繁都能与袁隆平老师相遇,近距离的向他请教育种知识,袁老师和蔼可亲,耐心地向我讲解。1991年的4月,袁隆平先生还在我的笔记本留下亲笔赠言:‘知识、汗水、灵感和机遇是从事科研工作的四大要素。’从而也坚定了我的工作方向和目标,受益终身。”

袁隆平是吴险峰的恩师,他正是在袁隆平先生的指导下,在水稻育种研究中精心耕耘,培育出十多个水稻品种通过了安徽省审定,在国内大面积推广应用,也获得较多的奖励和荣誉。其中,两系杂交水稻广两优四号的选育与应用,是在袁隆平的亲自推荐下获得了安徽省科技进步奖。

图片11.jpg

吴险峰始终以袁隆平院士为榜样,充分发扬隆平精神,在安徽广德带头开展“春耕我来帮”志愿服务项目,组织近二百名农技人员包联一千余名农业科技示范户开展包村联户服务,采用电话、广播、微信、上门等方式,开展疫情防控宣传和农技指导服务。建立粮油、经特产业、农机、畜牧水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技术专家组,并将专家组联系方式发送给全市各种养殖户,随时随地开展服务。

“我是共产党员,把丰收‘论文’写到大地上,更好地为群众服务。”这是吴险峰常说的一句话。近年来,吴险峰又开始了攻克双季晚粳不抗稻瘟病这一难题,埋头研究于广德南部山区,现已成功培育出系列耐抗稻瘟病新品种。勇做袁隆平院士杂交水稻事业的接班人,在农业领域内志愿奉献,为隆平事业薪火相传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本文网址:http://www.gdnews.gov.cn/show.asp?id=85481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扫描访问新闻网微博
扫描关注新闻网微信
编辑推荐
  • 没有资料


版权所有 © 中共广德市委宣传部 网站备案:皖ICP备14013238号-1
办公地址:广德县行政服务中心8楼 电话:0563-6817752 传真:0563-6038922 危害信息举报:0563-6038719 主办:中共广德市委宣传部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转载的各种图片、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本网不承担此类构建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如您因版权等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法律顾问:合肥从人律师事务所
网站技术支持:广德世纪万维网络信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