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563-6022576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广德传媒网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聚焦 > 沿着总书记的足迹 > 正文

【沿着总书记的足迹】谱写绿色转型精彩篇章

作者: 来源:铜仁网 日期:2022/5/22 18:54:08 人气:57  加入收藏  标签:

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中国最佳旅游品质目的地、中国最美特色旅游小城,全国生态文明城市与景区、中国最佳投资环境城市······从繁华到萧条,再到涅槃重生,万山有着沧海桑田般的传奇历程。

拥有“千年丹都”“丹砂王国”美誉的贵州万山,20世纪90年代,因资源枯竭逐步陷入发展困境。

2008年,一场百年罕见的凝冻灾害让万山人民雪上加霜。危难时刻,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习近平踏冰雪亲临万山视察灾情,慰问受灾群众,带来了党中央的关怀和温暖,坚定了万山人民战胜灾情的信心和决心。

2009年3月,万山被国务院列为全国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2013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对万山转型发展作出了重要批示。贵州省委、省政府,铜仁市委、市政府及省直多家部门专门出台了支持万山转型发展的实施意见。

万山区坚持新发展理念,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锁定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目标,把产业原地转型、城市异地转型、社会转型有机结合,以绿色产业推动高质量永续发展,书写了“转型之城·美丽万山”精彩篇章。

城乡美景如画卷 宜居宜业亦宜游

“千年丹都·朱砂古镇”“转型之城·美丽万山”是万山的两张城市名片。

清晨或者傍晚,木杉河湿地公园散步、休闲、锻炼的市民络绎不绝。

“这种幸福感是无与伦比的!”土生土长的谢桥居民杨影华,每每提起焕然一新的居住环境,都会乐呵呵地竖起大拇指。

万山从原来的万山镇搬入谢桥新区后,坚持把绿水青山引进城区,见缝插绿、空地成景,新建绿地绿景701.8万平方米,城区人均绿化面积达16平方米,打造出“城在景中、水在城中、山水相依、景城相融”的山水园林城市。2017年,万山荣获“省级森林城市”称号。

2

围绕“以城聚产、以产兴城、产城融合”发展目标,万山重点发展总部经济、商贸经济、消费经济和数字经济,培育产业、增加就业,打造高质量的城镇“商业圈”。

万山在城市最好的位置,高标准建成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高质量完成5万人跨区域搬迁安置,群众一步住进新房子、同步享受新生活。因地制宜兴办扶贫微工厂产业园,谱写了精彩的易地搬迁“后半篇文章”。集中力量打造好教育、医疗城市品牌,依托雅礼中学、天立学校等一批优质教育资源和引进有影响力的民营医院及专科医院落户万山,增强城镇吸引力和聚集力。

为切实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和主板功能,全区围绕“生态、人文、智慧、开放、宜居”的城市发展要求,结合区情实际,按照“一廊道两组团”空间布局和中心城区”“三圈两带两品牌”目标,坚持产城融合、产城互动、产城一体的发展路径。同时,通过城市空间进一步优化、提升城市品质、完善城市功能、升级城市管理,全力做优做强中心城区工业经济、旅游经济、消费经济,持续增强中心城区承载力、带动力、竞争力,全力以赴建设国家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示范区。

新型工业化提质增效 聚集发展新动能

工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万山经济发展的根基和支柱之一。

近年来,万山区不断创新朱砂产业发展理念,着力在朱砂工艺品上挖掘价值,高标准、高品质建设朱砂工艺品产业园,建成了全国最大的朱砂工艺品线上线下交易中心。

目前,园区共有朱砂工艺品生产企业32家,主要生产朱砂吊坠、项链、印章等饰品,同时承接原矿石打磨加工和艺术造型等业务,大幅提高了朱砂产品的附加值,产品从百元到万元不等,并在北京、杭州等大中城市开设专卖店,年产值达6亿多元,带动就业近2000人。

昔日卖资源,今朝卖文化。转型的朱砂产业焕发新生,园区也被列为全省文化产业“十佳品牌”。

3

围绕传统产业发展,万山区以“千企改造”“百千万”工程为抓手,推动汞、锰等传统工业提质升级,并加紧谋划、编制,整理一批市场潜力大,发展前景好,体现万山资源优势的特色产业项目。着力推进汞、锰、钛合金等产业转型升级和资源整合,加快实现新旧动能转换。

工业强,则经济强。“十三五”期间,全区围绕现代、高端、绿色和集约发展方向,建成了万仁新能源汽车项目,成为全国第18家新能源汽车制造企业,贵州唯一一家纯电动商用车生产企业。建设了南方钾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基地,万山经开区被列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市核心区”“省级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循环经济示范区”。

大数据赋能新产业,助推工业大突破。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制造业的融合越来越广泛深入,智能制造、智能服务正在成为传统工业和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

2019年8月,阿里巴巴人工智能产业扶贫孵化空间项目选择落户万山并得到稳定发展,不仅拓宽了群众的就业渠道,通过互联网打破了地域发展限制,为万山大数据产业注入了新的动能。

目前,万山区共涉及大数据企业40余家,其中核心企业有31家,纳入调度企业共14家。今后五年,全区将以大数据产业园为载体,围绕梵云、梵运、梵快等龙头企业、培育数字产业,做优做强总部经济,建设铜仁数谷。以平台经济和网络货运为抓手,打造省级平台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

多业态融合助推现代农业发展

按照“农业惠民”的发展思路,万山瞄准标准化大棚蔬菜高效农业,“无中生有”打造九丰农业博览园,并通过“九丰农业+”龙头带动作用和“翠丰农业+”模式,3年时间建成大棚蔬菜基地79个,种植规模达3万亩,覆盖了11个乡镇、街道的45个村(社区)。

同时,每个乡镇(街道)培育1至3个特色产业,每个村培育1个优势品种,因地制宜打造黄道香柚、敖寨食用菌、谢桥竹荪、茶店车厘子、下溪山地刺葡萄等特色产业。

“质”与“量”并重。万山区立足于特色优势产业精品化、高端化、品牌化发展,紧扣“1+N”产业发展格局,充分利用生态、林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全区全力构建蔬菜、食用菌、精品水果、生态畜牧、林业特色产业等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在山多地少、土地贫瘠的万山,农业现代化发展风华正茂。

4

“建”与“管”并举。万山区加大农产品加工技术与工程技术的研发力度,重点打造香柚、食用菌等具有精深加工潜力产品,提升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同时,大力实施品牌强农行动,加大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等认证推广,培育一批具有较大规模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和品牌。

“产”与“销”一体。万山区积极拓展线上和线下市场,以农产品卖得出、卖得好为目标,将农产品规模生产与现有潜在市场有效联结起来,把农民的“菜园子”和市民的“菜篮子”结合起来,打通多种流通渠道,减少环节,降低流通成本,构建产销一体的农产品供应链条。

2019年,万山区通过东西部协作引进苏高新集团,在万山经开区投资1.5亿元,建设了占地70亩,集蔬菜产品交易、冷链仓储物流、分拣加工和电商等功能为一体的苏高新农产品供应链示范基地。对外销售食用菌、瓜果等农产品达30余种。通过引进企业、搭建平台、提供产销一站式服务等,不断“补链、延链、强链”,完善农业产业链条,打造“黔货出山”新模式。

5

“引”与“培”同步。立足产业需求,万山加强对农业技术、加工、市场、营销等适用技术人才引进。围绕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队伍,万山通过开展科技特派员深入一线、专家服务到基层活动等形式,以“理论+技能”相结合的形式,打通了农民培训“最后一公里”,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目前,全区蔬菜播种面积约14.36万亩,食用菌栽培达7050万棒,畜禽年出栏生猪15.53万头,家禽出栏91.2万羽。全区水果种植面积达5.9万亩,全区林地利用面积达5万亩以上,实现涉林经济产值3亿元。

如今,万山正充分利用山地资源,大力探索发展立体经济,以龙头企业能人带动,山上、山地发展经济作物,山下、林下搞种植养殖,正汇聚合力推动着传统农业“从田到棚”的蜕变,开辟着现代山地高效农业的发展新路径。

旅游产业化厚植发展内涵

“每一张旧照片都是一段历史,每一件老物件都是一个生动故事,每一项发展成绩都是万山人民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的成果结晶。”

在万山汞矿博物馆,每天,来自各地的游客都会前来展厅接受万山人民“为国分忧、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精神洗礼。

纵览贵州众多景点,朱砂古镇很特别。景区以工业文化为“根”、丹砂文化为“魂”、民族文化为“宝”,按照“修旧如旧、留住乡愁”原则,打造中国第一个以山地工业文明为主题的矿山休闲怀旧小镇。从此,万山的山山岭岭历代矿工改造自然、创造自然的伟大杰作得以向世人展现。此外,建成全国首个“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也成为一大亮点。目前,万山区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通过省级验收。

6

利用工业遗存发展工业旅游,推进工业与旅游业深度融合,是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应然之举。

立足资源优势,万山区还利用丰富多彩的丹砂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乡愁文化,全区形成了“工业遗产游、研学知识游、红色教育游、休闲度假游、健康养生游”等实现处处是旅游景点,季季有旅游特色。

游朱砂古镇感受转型发展成果,进入“那个年代”体验怀旧主题文化,到牙溪农场觅诗意乡愁,览九丰农业博览园来一场文化科普······

这是万山坚持“旅游+多产业”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

以生态固本,用绿色破题。万山区持之以恒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持续巩固绿色本底,加快绿色资源转化,成功探索出一条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新路子,实现绿色崛起。有着上千年的朱砂开采地被改造为国家矿山公园,“朱砂古镇”成为了4A级旅游景区。2015年,万山引进九丰农业打造4A级现代农业博览园,打造了集蔬菜种植示范基地、生产加工、技术研发、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综合体,不仅调整了农业产业结构,每年还吸引数十万人前来游玩。

“旅游+”让万山群众吃上“旅游饭”,为“千年丹都”迎来璀璨新生,这是万山转型发展的生动实践,也是万山坚持“旅游+多产业”的深度融合。下一步,全区将重点建设朱砂古镇红色文化旅游核心区、九丰农业科普融合集聚区、牙溪民族文化集聚区、铜仁金街消费集聚区、朱砂产业园旅游商品集聚区、挞扒洞休闲康养集聚区“六个旅游集聚区”,扩大营销宣传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擦亮“千年丹都·朱砂古镇”旅游品牌。

7

如今,万山生态产业与乡村振兴协同推进,生态工业、生态城镇、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在黔东大地风生水起,走出了一条百姓富、生态美、产业兴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万山区将始终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及省委十二届十次全会精神的重点任务,按照省委“一二三四”工作思路和市委“一区五地”工作思路,万山区将抓实工业大突破、城镇大提升、农业大发展、旅游大提质“四项重点任务”,建设绿色发展美丽万山、开放创新美丽万山、产城融合美丽万山、宜居宜游美丽万山、平安和谐美丽万山“五个美丽万山”目标任务,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扎实的作风,奋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为高质量建设“转型之城·美丽万山”而努力奋斗。(陶国华)


本文网址:http://www.gdnews.gov.cn/show.asp?id=98404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扫描访问新闻网微博
扫描关注新闻网微信
编辑推荐
  • 没有资料


版权所有 © 中共广德市委宣传部 网站备案:皖ICP备14013238号-1
办公地址:广德县行政服务中心8楼 电话:0563-6817752 传真:0563-6038922 危害信息举报:0563-6038719 主办:中共广德市委宣传部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转载的各种图片、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本网不承担此类构建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如您因版权等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法律顾问:合肥从人律师事务所
网站技术支持:广德世纪万维网络信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