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563-6022576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广德传媒网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镇村天地 > 桃州镇 > 正文

兴家风 继国学 ——一节国学课想到的

作者:张海涛 来源:原创 日期:2016/11/9 13:32:55 人气:85  加入收藏  标签:

□ 县委党校 张海涛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远山之水,必有其源。

最近广德县家和社工特聘河南中原孔子书院院长焦金鹏老师在桃州镇凤井社区报告厅,举办了一场《国学智慧与家道传承》的国学讲座,我有幸全程捧读,也由此生出颇多的感触。

坦率地说,我们现在吃穿不愁,住行无忧,不缺钱,不缺技术,而且物质生活极大丰富,但在子女教育方面却出现了不容忽视的问题,有的家长一味地宠孩子,捧为心肝,视为宝贝,不让受丁点的委屈;有的家长教育孩子在外面不许挨欺负,不许吃亏,要以牙还牙,睚眦必报;有的施以钱财及各类物质引导,甚至直言读书就是为了考名校,将来当官、发财。一切以孩子为中心,以孩子为轴心,不但家庭伦理完全错位,尊幼卑长,而且教育的方式正在朝着不利于全面发展的方向扭曲,这是很令人忧虑的。

试想,这样的结果即使文化成绩非常优秀,又怎么样,能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有用人才吗?恐怕除了自私、偏激、暴戾、利欲熏心、毫无善念之外,其他什么都没有了。

这样的现象,我们的身边恐怕不在少数,究其原因,虽然种种,但我以为最根本的是家庭道德淡化了,本土的国学根基动摇了。

家庭传统道德是老祖宗留下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即使在当今浮躁的社会,也应该无条件地传承、弘扬,甚至是重塑,我们要不断地从中汲取营养,获取智慧,因为这是我们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即国学的根基。

首先崇尚家庭伦理。家庭伦理是传统文化的根基,是每个家庭的言行规范和准则。说实在话,在当今外来文化的冲击下,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家长和孩子仅热衷于外来文化,而很少去学习和践行以家庭伦理为主线发展起来的本土文化,这是要不得的。孟子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由家庭而家族,再集合为宗族,组成社会,以此构成国家。而家庭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这种血缘关系严格了家庭各个成员的地位、分工、职责关系,也规定了各自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譬如父母对子女有抚育的责任,子女对父母有奉养的义务。而且要求家庭的每个成员都能按照自己的角色,尊卑长幼有序,说话做事,遵循家道,不犯上,不欺下,“不逾矩”,才能家事和,万事兴。这就是家庭伦理道德。为人父母、正在茁壮成长的孩子,生于斯,长于斯,都要了解自己的家庭、自己的家族、自己的国家,知道从哪里来,干什么,要到哪里去,把越来越远离的“孝”的传统请回来,细细品读,感悟传统美德,并努力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决不可抛弃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恰恰相反,我们要很好地传承和弘扬,因为这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丢了这个‘根’和‘魂’,就没有根基了”。

知书达礼行孝道,礼义廉耻厚家学。

其次传承国学根本。国学的根本是崇德,光大国学就是要进行德的教化,因此要从每个家庭做起,从家庭的每个成员做起,薪火相传。

一是家长树旗帜。家长一言一行,是子女身边的镜子和榜样。家长的言传身教所带来的正能量,会使子女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现生活方式、行为方式,甚至思维方式也越来越像自己的父母。所以家长不仅是子女的启蒙老师,而且是子女一辈子的老师。清代大学士张英,乐善好施,为官清正,他在家训《聪训斋语》中屡次提及做人要“立品”,教导儿子张廷玉为人处世“皆须有益于人”。张廷玉牢记父亲教导,待人宽厚恭俭,后任职大学士、军机大臣。再有陆游临终时叮嘱儿子“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古时“曾子杀猪”的故事等等,不胜枚举。

二是子女传继承。张廷玉承袭淳朴的家风,熟读经书,厚道做人。他的儿子张若霭参加殿试中一甲三名探花,他提出“官宦之子不应占天下寒士之先”,认为儿子还要不断努力、磨砺,积攒福德,恳请将其子列为二甲。张若霭后在南书房、军机处任职,尽职尽责,谦虚自处,颇有其祖父、父亲的遗风。

再有,记者采访李嘉诚的儿子李泽楷,问他的父亲教了哪些赚钱的秘诀,李泽楷告诉记者:“父亲叮嘱过,你和别人合作,如果你拿七分合理,八分也可以,那我们李家拿六分就可以了。”欲要做事,先学做人,以德传家,厚积才能薄发。

三是社会共倡导。家风兴起,国学传承,离不开社会的积极倡导。社会伦理是家庭伦理的延伸,又构成一个有机的道德观整体体系。一方面家庭伦理道德是动态的、发展的,需要社会给予引导、融合,相互补充、汲取,发扬光大优秀的家庭伦理文化;另一方面社会要积极营造传承传统文化的氛围,崇尚仁义忠信,达成心向善法,又民心所向的社会共识,使家庭、社会既各美其美,又和合共生。

家庭和睦了,人人崇德,代代相续,根深而叶茂,社会就会恒泰久安。


本文网址:http://www.gdnews.gov.cn/show.asp?id=51569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扫描访问新闻网微博
扫描关注新闻网微信
上一篇: 家庭医生进社区


版权所有 © 中共广德市委宣传部 网站备案:皖ICP备14013238号-1
办公地址:广德县行政服务中心8楼 电话:0563-6817752 传真:0563-6038922 危害信息举报:0563-6038719 主办:中共广德市委宣传部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转载的各种图片、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本网不承担此类构建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如您因版权等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法律顾问:合肥从人律师事务所
网站技术支持:广德世纪万维网络信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