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563-6022576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广德传媒网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国际 > 正文

“决战”前线的“第一书记”

作者: 来源:安徽新闻网 日期:2020/4/17 18:11:46 人气:251  加入收藏 评论:0  标签:

不能落下一户

“老左身体好些了吧?今年的鸡苗预订了多少? ”4月13日上午,铜陵市郊区陈瑶湖镇虾溪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程志龙走访到左来虎家时,关切地问起左家还有哪些急需解决的困难,今年还有哪些打算。

左来虎早些年在江苏的家禽养殖厂打工,后来因病致贫,又因干不了体力活不能外出务工。 2017年4月,程志龙来到虾溪村驻村帮扶,结合村里实际情况,程志龙为每户确定1个至2个增收项目,一一制定帮扶计划,鼓励有养鸡之长的左来虎养殖土鸡。

2017年6月,左来虎买回鸡苗1000只,却没钱买鸡饲料,程志龙得知这一情况后,同村党总支书记左旭永一起及时帮助左家把扶贫小额贷款办了下来,解决了左家发展资金问题,当年出售土鸡收入近万元。 2018年,左家养殖规模增加到2300只,纯收入3万余元,当年实现脱贫。今年,左来虎打算让在温州务工的妻子回来和他一起养鸡,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

上午10时许,记者跟随程志龙来到松元组村民周根收家。周家大门口醒目处贴着一块“精准扶贫”帮扶联系卡,上面印有贫困户、帮扶单位、帮扶人、包片村干、驻村工作队长姓名和联系电话。

周根收是当地颇有名气的种养能手,20多年前就承包田地种水稻、养猪、养鸡、养鱼,然而,2014年、2015年两年间,为了给已大学毕业患上脑肿瘤的儿子治病,周家花光了全部积蓄,还是没能救活儿子,周家也陷入困境。

“我刚来村里时,老周还没从阴影中走出来。每次找他谈心时他总是流着泪。 ”程志龙说,现在老周的精神状态好多了,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他在村民中第一个报名要求参加疫情防控。

“是程书记和扶贫干部们给了我活下去和摆脱困境的勇气。他们本来与我非亲非故的,却这么真心热心地帮扶我们,自己不振作起来说不过去。 ”周根收告诉记者,2017年,在程志龙和左旭永书记的帮助下,他家利用扶贫贷款重新办起了养猪场,去年养了100多头猪。今年他打算继续承包100亩稻田,等疫情稳定后还会继续养猪、养鸡鸭鹅。

“程志龙对贫困家庭的了解比村干部还清楚。 ”左旭永说,程志龙驻村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对全村137户贫困户全面走访,他带着村干部和工作队的同志一道入户摸清摸透每户情况,做到一户一策、一户一档,并修订完善了虾溪村脱贫攻坚三年发展规划。为了解决村里没有特色产业的问题,程志龙提出依靠“合作社+龙头企业+贫困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帮助贫困户发展土鸡养殖等特色养殖业,建成70亩大棚草莓、蘑菇、葡萄等种植基地,村集体经济收入由2016年几千元增加到2019年34.08万元,全村三分之二以上贫困户通过发展特色种养业实现了增收。(记者 林春生)

坚持驻村六载

“开始,我们以为史焰高是来镀金的,哪知道他一干就是6年,把乌罗村发展当成了自己的事业,千方百计谋发展,全力以赴抓脱贫,实现了整村脱贫。现在,乌罗村越来越美了,群众的生活越来越好了! ”日前,凤阳县红心镇乌罗村党支部书记徐学杨感慨地说。

史焰高是滁州市卫健委干部,2014年作为第六批选派干部到凤阳县红心镇乌罗村工作,2018年选派工作结束后,又作为第七批选派干部继续担任乌罗村党总支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

乌罗村集体经济收入曾多年为零,是个贫困村。史焰高上任后,便把目光聚焦到发展集体经济上。他一边盘活村集体资产,将村集体所有的塘坝、沙场等公开对外承包;一边争取项目资金,先后投资建设了3座总装机容量195千瓦的光伏电站,实现年发电收入20余万元。

“史焰高到任几年时间里,村里年年有稳定收益,还争取到1000余万元项目资金,发展村集体产业,改善农田水利基础条件,修通了20多公里水泥路,实现了村庄水泥路通达率100%,完成了村农网改造,解决了农业灌溉问题。 ”红心镇党委书记郑家永介绍,2019年,乌罗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35万元。

贫困户陈文明,曾因妻子是聋哑人且丧失劳动能力,思想一度消沉。要拔“穷根”首先得治“心病”。史焰高多次上门与他交心拉家常,给他打气鼓劲,讲解扶贫政策,并帮他申请扶贫小额信用贷款5万元解决发展资金问题。2019年,陈文明养牛养猪7头,养鸡、鸭、鹅等家禽800多只,还种植西瓜、黑豆、花生等经济作物30余亩。年底一算账,人均纯收入近2万元,陈文明成了村里脱贫榜样。

这些年来,史焰高逐户摸清贫困户致贫原因,积极用好教育、健康、产业等“九大工程”政策,因户施策,精准帮扶。在他的带领下,乌罗村成功脱贫出列;全村56户142人实现脱贫,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8.4%降到2019年底的零。(通讯员 殷兆松 记者 周连山)

实现全村脱贫

“忙着呢,陈大姐,今天耪几亩地了? ”

“来了啊,戴书记!趁着天气好,晌午就能把地耪到头。 ”

“务工工资都能按时领到手吧? ”

“放心吧,戴书记! ”

4月10日一大早,灵璧县娄庄镇姚山村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长戴安君就来到村里的“千亩中药材产业扶贫基地”,查看今年开春新种下的240亩白术、白芷生长情况。

和戴安君说话的“陈大姐”名叫陈翠兰,今年58岁,每年在基地务工至少收入5000元,不出门打工就实现稳定脱贫。

2017年4月,戴安君来到这个偏远山村,开始驻村扶贫工作。当时,孩子正备战高考,父母都年近八旬,妻子工作又忙,面对诸多困难,他义无反顾。

遍访全村贫困户之后,他很快摸清了“家底”:全村171户贫困户中,因病、因残致贫的占80%以上。

见到贫困村民郭邦杰时,戴安君怎么也想不到,这个满脸沧桑的女孩,竟然只有20多岁。三间破旧砖瓦房、生活不能自理的老父亲和智障的哥嫂,这就是她独自支撑的家。戴安君暗下决心,一定要帮她走出困境。

戴安君先后帮小郭落实了健康脱贫政策和残补、低保、危房改造政策,让她全家实现病有所医、住有所居、生活有保障;帮她申请了5万元小额扶贫贷款,购置了一台旋耕拖拉机租赁给村民使用,每年约有5000元收入;鼓励她种植西瓜、花生等,每亩年增收1000元以上,还可领到特色种植补贴……自立自强的小郭快速脱贫,还被村里评为首批“脱贫示范户”。

脱贫致富,产业发展是重点。 4月8日下午,戴安君走进贫困户王俊秀家,送来了一台村扶贫工厂统一配置的小机器,通过这台小机器可以把两个一厘米长的小工件“敲打”在一起,从而完成“渔具”产品的组装,每月可增加工资性收入2000元以上。

2017年下半年,戴安君利用专项资金率先在全县建起村“扶贫工厂”,引导返乡创业党员赵跃把“渔具加工”家庭作坊整体搬入新厂房,持续带动80余户贫困群众在家从事“渔具产品”加工,圆了全村近半数贫困家庭的“居家就业梦”,户均年增收1万元以上。

“只要路走对了,就不怕遥远。”戴安君和村“两委”坚持精准扶贫基本方略,一步紧跟一步走,2019年实现全村户户脱贫。(记者 何雪峰)

打通一桥一路

4月14日上午,石台县七都镇新棚村党支部在村部开了一个短会。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江洪正在给支委们布置任务:今年春茶生产因去年伏秋旱和前期低温影响,茶叶生长缓慢,近期随着气温回升,茶叶快速生长,不少农户在采茶过程中,只注重数量,忽视质量,这个问题要马上解决。

“散会后,村干部就分头到各自联系的农户家中打招呼、做工作,让村民把采摘的质量搞上去,这样才能提高茶叶的价格。 ”江洪告诉记者。

石台县七都镇新棚村与黟县柯村镇三合村相连,距镇政府33公里,距县城45公里。方志敏烈士北上抗日的时候,曾路过该村,皖南红军总医院也曾坐落于此,2014年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村,全村贫困户56户169人,是典型的深山贫困村。

2017年4月,江洪来到新棚村担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

新棚村有着很好的区位优势,位于两市两县两镇交接的地方,距离黟县柯村镇仅有9公里,然而却被650米的路和两条河隔断,如果打通这条通道,不仅新增对外出口,还可以搭上正在建设的德上高速。

在群众的殷切期盼下,江洪和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和村民代表一起,梳理走访,决定最先解决制约新棚村发展的瓶颈——交通难题。

2018年2月,新棚村争取到了凤台县对接帮扶资金260万元,4月2日凤台大桥开工建设,为保障工程质量和进度,江洪每天到现场监督指导施工,协调用工、车辆、混凝土事宜,原定8个月的工期,只用了4个月,长80米、宽6.6米的凤台大桥竣工通车。通车那天,沿河两岸村民纷纷前来参加竣工通车活动,村民们自发包粽子、打糍粑、放鞭炮。

虽然打通了至黟县柯村镇连接德上高速的通道,但村民到镇里办事还要翻山越岭。这条路非修不可了。 2018年7月28日项目动工,经过四期建设,2020年1月1日通车运行。

“村里原来交通不便,我只能在外打工养家。一桥一路通了后,在村里的帮扶下,我办起了茶叶加工厂,现在不仅自己脱了贫,还带领乡亲们一起脱贫致富。 ”今年41岁的村民李学勇高兴地说道。(记者 徐建)

情注元通追梦

“如今脱贫攻坚已进入决战决胜阶段,今年咱们村里项目多,任务重,大家务必齐心协力,实现圆满收官。 ”4月14日,巢湖市夏阁镇元通村党总支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程进再次把自己“泡进”村里扶贫产业园,给村民拉呱打气,推动复工复产。

“龙总啊,瓜蒌最近开始抽芽了吧?长势怎么样?要定期安排人除草,今年咱们村集体收入可要靠它了! ”

“老吴,前几天下大雨对园里桃子有没有影响?去年从农科院引进的品种一定要照料好,最近对接了几家媒体,会陆续前来帮忙报道,你到时配合好,品种好也要宣传好。 ”

元通村,位于巢湖市夏阁镇西北部,面积近20平方公里,下辖19个自然村,36个村民组,总人口2300多人。元通生态虽似“世外桃源”,但交通不便,经济落后,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脱贫”“致富”成了这里2300多名村民的最大心愿。

随着脱贫攻坚的深入,2018年4月,作为合肥市第七批选派帮扶干部,共青团合肥市委年轻干部程进被派往元通村担任村党总支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

“我要把这次驻村扶贫当作是一次回归和感恩的机会。 ”刚过而立之年的程进告诉记者,为了与元通一起成长,农村长大的他给自己起了个接地气的昵称——“山洼子的小队长”。

2018年8月,刚来元通的程进就立即着手推动村里产业的加速发展。经过认真谋划,村里种植户们接受了程进的建议,开始走上多元化发展和精细化管理的道路。仅两年时间,村扶贫产业园的黄桃生态产业与瓜蒌产业,以及土地流转后的茶园产业,获得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以桃为支柱产业、各类精果林和景观苗木多点开花的综合体雏形。

“你们要相信,命运不是一成不变的,努力终归能够改变命运。 ”为了给元通的未来“造血”,借智脱贫,尽管已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但从2018年选派驻村伊始,程进就与自己的爱人在村创办了志愿学堂,利用周末和节假日的时间给村内的留守儿童教授素描,辅导功课。疫情期间,因村内的孩子们上网课面临着信号不佳、基础不牢的困难,程进在疫情平稳后把孩子们组织到志愿学堂集中学习,并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亲自给孩子们上课,查缺补漏。此时,“程书记”又摇身一变成了孩子们的“程老师”。

“这是我对元通村熟悉的开始,也将是我离开元通后永远的回忆。”在程进的办公桌前,摆放着一本程进自己制作的《元通之家》画册,200多户村民的照片是他挨家挨户走访的成果。(记者 许根宏)

防返贫阻致贫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4月13日,位于濉溪县四铺镇周陈村的辉阳服装厂,缝纫机声隆隆作响,裁剪、缝纫、熨烫,工人们戴着口罩,有条不紊地忙碌着。

“刚开始来厂里上班时确实有些担心,但工作队彭队长等人多次详细介绍工厂疫情防控情况,消除了我的担心。现在工厂每天都会使用消毒液进行全面消毒,为我们测体温,通风也做得很好,在这里工作大家都很放心。”濉溪县四铺镇周陈村贫困户张志芹一边熟练地裁剪布料,一边和记者聊着。

张志芹所说的“彭队长”名叫彭起翔,是濉溪县四铺镇周陈村党总支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

为了让村民们放心到服装厂上班,彭起翔费了不少心思,一边抓防疫,一边抓生产。

彭起翔说,辉阳服装厂是淮北市首批复工复产的扶贫车间之一。 “厂里有不少过年前的订单亟待完成。一方面,我们利用周陈村是淮北市信用村优势,为企业解资金短缺之难,并帮助企业解决防疫物资难题。另一方面,我们和村干部一起,挨个打电话动员附近的村民返岗复工。 ”

周陈村贫困户吕本志年过六旬,其妻患有慢性病。提起彭起翔,吕本志一个劲地竖起大拇指。 “春节期间,他给我家送来了不少口罩,这真是‘及时雨’啊!最近他更是天天泡在我们这里,挨家挨户了解我们的家庭情况,询问我们有没有碰到困难,有没有需要帮助的。 ”

“这是脱贫攻坚大排查工作一部分。最近,我们工作队正在按照县里的布置,通过进村入户走访、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开展脱贫攻坚大排查,对贫困户、边缘户进行全覆盖、拉网式排查核查。 ”彭起翔说。

周陈村很多贫困户都是因病致贫、因残致贫。彭起翔坚定地说:“把耽误的时间抢回来,把落下的进度赶上去!今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对于我们村来说,重点要防返贫阻致贫。 ”(记者 丁贤飞 通讯员 李岩)


    本文网址:http://www.gdnews.gov.cn/show.asp?id=76143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扫描访问新闻网微博
    扫描关注新闻网微信
    更多>>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版权所有 © 中共广德市委宣传部 网站备案:皖ICP备14013238号-1
    办公地址:广德县行政服务中心8楼 电话:0563-6817752 传真:0563-6038922 危害信息举报:0563-6038719 主办:中共广德市委宣传部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转载的各种图片、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本网不承担此类构建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如您因版权等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法律顾问:合肥从人律师事务所
    网站技术支持:广德世纪万维网络信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