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563-6022576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广德传媒网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国际 > 正文

徽故事:国宝背后的无名英雄

作者: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日期:2020/5/15 15:07:40 人气:118  加入收藏 评论:0  标签:

       前些年,一部名叫《我在故宫修文物》的纪录片,火遍了大江南北。唐代三彩马、珍宝馆银器、乾隆生母金发塔……片中各式各样的国宝级文物让观众大开眼界,在人们惊叹文物本身所具有巨大历史价值的同时,文物修复师这一独特的职业也逐渐走入了大众的视野。

电磨一响,铜屑飞扬……在安徽省博物馆文物科技保护中心的金属文物修复室内,安徽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青铜器修复技艺传承人靳鹏,正在小心翼翼地修复一件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作为一名资深文物修复师,靳鹏已入行41年,说起当年与这一行相结缘的场景,靳鹏记忆犹新。

     “1979年从学校毕业后,我就来到了安徽省博物院工作,当时有个博物馆工艺厂,里面有很多具体的分类,包括字画装裱,铁画、青铜器修复等。”靳鹏说,“我原本是想选择字画装裱这门手艺的,结果人满了,就只能去学青铜器修复。”机缘巧合之下,靳鹏拜在了“南派”青铜器修复代表人物金学刚老师的门下,开始了自己的学徒生涯。

    “三年学徒,这话一点也不假。前三年,我每天的任务就是烧炉子、烧水,干些杂活,偶尔在师傅工作的时候帮他搭把手,想要自己实际操作,不太可能。”靳鹏说道。虽然不能亲自上手,但靳鹏却没有停下自己学习的脚步,每天下班回家后,他都要抽出大量的时间阅读专业书籍,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想要修好青铜器,第一步就是学会断代,把书中青铜器的纹饰与实物进行对比、研究,慢慢增加自己的经验,时间一长,自然就能分辨。”靳鹏告诉记者。

      一来二去,金老师也看出了靳鹏的用心,便开始让他独立修复一些青铜器。“我第一次修复的文物是把青铜剑,我就靠着平时的知识积累,一步一步去操作。一开始怎么也焊不直,而且一碰就断。”虽然困难重重,但靳鹏还是坚持了下来,他一遍又一遍地进行尝试,实在无法解决的就去请教老师。“修复好这把剑足足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同时也让我对这一行产生了感情。”从讨厌到喜欢,再到酷爱,可以说正是这把青铜剑让靳鹏真正地感受到了文物修复的魅力。

微信截图_20200515091752.png?x-oss-process=style/w10

      2009年,一项巨大的挑战摆在了靳鹏的面前。“当时馆里接到复制‘楚大鼎’的任务,馆长过来征求我的意见,虽然当时老师和朋友们都觉得这个任务风险太大,劝我不要接手,但我考虑再三,还是想挑战一下自己。”说干就干,靳鹏拉来自己的师弟,再喊上一名文物摄影师,“楚大鼎修复团队”就这样成立起来。

       那段日子里,靳鹏和他的团队起早贪黑,每天泡在工作单位,制范、浇筑、拼接、做旧……每一个环节,靳鹏都一丝不苟,亲力亲为。“当时最大的困难是将复制的各个部分组接在一起,纹饰要对好,三个足的间距也要保持一致,反反复复试验,不知道做了多少次。”靳鹏告诉记者,这样重大的任务馆里没人接触过,遇到问题,也只能靠自己琢磨。“整整六个月,‘楚大鼎’的复制工作终于顺利完成,结束的那一刻,心里别提有多自豪了。”说到这里,靳鹏的言语有些激动。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全国文物系统先进工作者、高级工艺美术师……如今的靳鹏在青铜器修复领域,早已开辟了自己的一片天地。靳鹏告诉记者,再有几年,自己就要退休了,而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就是尽己所能,为国家多抢救一些文物,为这一行多培养些专业人才,让更多的年轻人爱上文物修复。


本文网址:http://www.gdnews.gov.cn/show.asp?id=76747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扫描访问新闻网微博
扫描关注新闻网微信
更多>>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版权所有 © 中共广德市委宣传部 网站备案:皖ICP备14013238号-1
办公地址:广德县行政服务中心8楼 电话:0563-6817752 传真:0563-6038922 危害信息举报:0563-6038719 主办:中共广德市委宣传部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转载的各种图片、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本网不承担此类构建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如您因版权等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法律顾问:合肥从人律师事务所
网站技术支持:广德世纪万维网络信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