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翰 新风
在现代医学高度发达的今天,先进的检查设备和检查技术就像是为医生装上了“科技眼”,可以更准确地判断疾病。广德县人民医院影像科近年来的快速发展,不仅更好地帮助临床明确诊断,更发展成为了一个集检查、诊断、治疗于一体的科室。
在外人眼里,影像科医生不像临床医生要直接接触病人,只是操作下机器,看下片子然后写报告,工作就完成了,地位似乎也没有临床医生高。近日,记者走进县医院影像科,通过采访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可以说,医院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影像科功不可没,他们为临床科室的医生提供了最精确的保障。
上班确定 下班待定
上午八点,走进县医院影像科,记者便看到需要拍片的人群早已挤满了影像服务窗口。“每天需要检查的人很多,所以我们基本都需要提前半小时上班,7点半左右都已到岗位了。”该科主任俞平高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该科是医院的一个重要科室,其工作特点是病人量大,病人检查时间相对集中,涉及检查面广,设备仪器精密度高,稳定性要求严格,操作技术规范性强,而且,能否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优质、稳定、安全的医学影像检查资料已越来越成为患者衡量我们服务水平的唯一标准。
“对于门诊病人,我们要求一小时出报告单。很忙,都是一个接着一个进来拍片,有时忙得上个厕所都没时间。”俞平高坦言,别看科室将近几十人,还是忙不过来,每天拍片的有好几百人,拍普通平片的都有一百多人,做核磁共振的病人每天都预约到晚上,这还不包括急诊病人。“只要病人有要求,我们都会无条件满足,这是我们科室一直要求医护人员做到的。”对于需要拍片的人员很多,俞平高早已习惯,记者了解到,该科原则上是下午5点下班,可翻开预约本,每天准时下班的很少。有时候下班时间到了,而后面还有十几位病人等着拍片,“当天的病人必须全部做完,不然就会影响到病人就医的进程。”俞平高说。
在做好基本的工作的同时,该科不断创新举措为患者服务,开辟“绿色通道”,我县是皖东南的门户,318国道及多条省道横贯境内,加之流动人口多,私家车大幅增加,交通事故多,另外,医改的惠民政策使得许多病人更愿意在本地就诊,该科对急诊及重危病人开通“绿色通道”,实行简化就诊流程,优先检查,优先出诊断报告,先检查后交费等措施,为临床医师救治赢得宝贵时间。“生命比什么都重要,我们加加班,算什么。”俞平高说。
“阅片”和“设备”保障治疗
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现代物理学、电子学与传统放射学的有机结合,为现代影像医学插上了高科技的翅膀,使影像科在医疗领域显示出了新的活力,在诊治工作中的地位越来越不可代替。
该科于1995年率先引进我县第一台CT机,2005年又率先引进广德第一台MR。建科多年来做了大量临床检查,积累了丰富的影像检查、诊断经验,具有完善的诊断技术和强大的人才梯队,至今在科研、教学及医疗上处于我县领先地位。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设备不断更新换代,据俞平高介绍,该科现已拥有技术上先进的16排螺旋CT、最新的1.5T高场强光纤MR以及C形臂X线机、数字化(DR)拍片机、数字化全景颌面牙片机、数字化胃肠机、数字化乳腺摄片机等高端医学检查设备,这些设备共同打造了对抗病魔的“火眼金睛”,让大小疾病无所遁形。当然,对于影像科医生来说,设备是一方面,阅片的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很多病人以为影像检查像照相一样,拍出来是什么谁都能看明白,其实这要靠多年经验积累才能看出来的。”俞平高说。
提升科室的技术水平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为广大患者服务。近年来,该科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采取一系列措施优化服务。在高峰时段,合理地分流病人,提高效率,缩短病人等待时间;严格规定各部位的检查方法,以保证影像图像的高质量,减少误诊、漏诊的发生。记者了解到,除了操作需要过硬的技术,阅片还需要有广泛的学科知识和丰富的经验,由于人的生理、生态是一个动态过程,有着非常复杂的变化,同样的疾病表现出来可能不一样,同样的表现也可能是不同疾病。所以,为了更好地为临床提供帮助,最大限度对病人负责,该科室几乎集中了全科的力量来读片,尽可能每张片子都经过多人讨论,遇到疑难的还要邀请临床医生一起参加讨论,在诊疗的过程中随时跟访,做好患者的随访工作。
记者手记:长时间的一线战斗炼就了一双“火眼金睛”,及时为病人查找病因,不耽误就诊时间。长时间的一线战斗为病人解决了后顾之忧,安心看病,及时恢复。不来到这里,不知道他们的忙碌,不来到这里,不知道工作的辛苦,确实,来到这里,你才发现“别有洞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