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563-6022576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广德传媒网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化娱乐 > 正文

坚强的革命战士——许道珍

作者:华仑 倪宗瓘 来源:市委党史地方志室 日期:2021/4/8 15:51:44 人气:2331  加入收藏 评论:0  标签:

606d7bcc1e3e8.jpg

许道珍照

奔流不息的桐汭河水哺育了一位坚强的革命战士,他在学生时代就投身于王金林领导的广德暴动。抗战军兴,他千里迢迢奔赴革命圣地延安,寻求救亡图存之路。在家乡重新点燃了革命的星星之火,坚持斗争直至解放。他的名字和广德人民的革命斗争历史紧密相连,成为广德家喻户晓的人物,这位革命战士就是著名的共产党人许道珍。

1912年5月10日,许道珍出生在广德县誓节渡周村的一个书香门第。父亲许济之,原名俊,系清末秀才,南京两江师范学堂毕业,长期从事教育工作,是广德教育界的知名人士。建国后,曾先后被聘为安徽、湖北两省的文史馆馆员。四叔许杰,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参加过五四运动,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国际闻名的地质学家,曾任地质部副部长、第五、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许道珍六岁上学,十二岁高小毕业后随父亲读了两年私塾。1926年,随四叔许杰到省城安庆,先后在建华中学和第一中学读书。1928年秋,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9年,许道珍初中毕业,考入杭州之江大学附属高中,次年春转入安庆东南中学。因多次参加学生运动,被学校当局勒令退学,转入上海惠灵中学读高中。1930年,在共产党员王金林的领导下,广德农民举行暴动,成立了皖南红军独立团和苏维埃政权。这年寒假,许道珍毅然放弃学业,投身革命。他变卖了所有好一点的衣服,买了红军亟需的药品,由上海回到广德,先后任共青团广德县委巡视员、乡游击队指导员和油印小报编辑。1931年10月,皖南红军独立团的斗争失败,王金林被捕牺牲。许道珍躲过敌人的搜捕逃到上海,住在时任地质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的许杰家里。1932年夏,在上海从事地下活动的中共广德县委书记邓国安派他和另外两人一道,前往休宁万安街寻找一支兵暴队伍,结果没有找到,只好离开万安回上海。途经宣城,许道珍因突然生病而滞留下来。这时,许杰已随地质研究所迁到南京,他病好后就到南京投奔四叔。1933年春,经在安庆任律师的同乡周松圃的介绍,许道珍到东流县章家村大光中学附小任教,1935年起在广德县立初级中学教书。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抗日民族解放战争开始。8月13日,日军又把战火烧到上海。14日,广德军用机场遭到日本空军轰炸。在强敌入侵、民族危亡的严峻时刻,许道珍忧心如焚,寝食不安,战局如何发展成了他同朋友们经常议论的话题。他曾设想要是鬼子打到家乡,他一定要组织武装抵抗。正当他忧虑苦闷之际,突然收到二弟道琦从西安的来信,说他决定去延安学习,希望道珍也去。接到这封信,许道珍欣喜若狂,心情为之一振。他与同事尚金铭(后改名尚伯康)、在县义务教育委员会工作的周嘉琳商定,同去延安寻求抗日图存之路。他们忙着筹集盘缠,打点行装。10月初,毅然告别亲人,踏上革命征途。在西安,经八路军办事处介绍,于11月到达革命圣地延安,进入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第三期第三大队学习。

第三大队是知识青年队,马列主义基本理论是学习的主要课程。为了把这些知识青年培养成能文能武的干部,抗大特别重视对他们进行军事教育,安排了游击战的教学,增加了军事训练的内容。许道珍一到抗大,就投入紧张的学习生活。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在他面前展现了一座丰富的思想宝库,他学习运用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观察世界,认识世界,政治觉悟大为提高。同时,通过建校劳动和艰苦生活的磨炼,在思想感情上也有了显著的变化,自觉地把个人的命运同中国的革命事业联系在一起。他郑重地向党提出入党的要求,党组织鼓励他在工作中解决这个问题,党中央对知识青年非常关怀和信任。毛泽东尽管工作十分繁忙,还常常抽出时间同学员们谈话,对他们的革命热情给予高度评价。他说:“进抗大没有考试,但你们已经考过了,一是跑了这么远的路,二是吃了小米,三是住了窑洞,这是最好的考试。”一次,毛泽东来抗大,学校领导留他吃饭,听说许道珍会烧菜,就叫他来帮厨。第三大队学员毕业时,毛泽东又同他们进行了一次亲切的谈话,鼓励大家投身到火热的斗争中去锻炼、改造自己,领袖的谆谆教导使许道珍毕生难忘。

1938年3月底,许道珍在抗大毕业,分配工作。他在延安生活了五个月,时间虽然很短,但对他的一生却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后来,他在七绝《抗日军政大学二首》中,深情地回忆了这段难忘的经历,抒发了自己的深切感受:

抗日大学堂且皇,育培干部有多方。

条条大路通共产,发动人民齐救亡。

延安学习意深长,方向端明永不忘。

百日取经堪久用,出生入死骨头强。

1938年4月初,许道珍和周嘉琳一道告别延安到达汉口,长江局组织部长秦邦宪派他们到皖南新四军工作。他们经九江、南昌、金华等地到达歙县岩寺新四军军部。5月初,许道珍由周嘉琳介绍,中共皖南特委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为了扩大党的政治影响,配合新四军东进,他们受皖南特委的派遣,于5月回到广德,从事组织发展、统一战线和抗日动员工作。

许道珍离开广德不过半年多的时间,但家乡的面貌已经全非。广德两次沦陷,日军在城乡烧杀淫掳,无恶不作。好端端的一座县城成了一片废墟,誓节渡到处是残垣断壁,面对劫后的凄凉景象,更加激起他对日本侵略者的仇恨。

当时正是国共合作时期,许道珍和周嘉琳来到国民党广德县政府临时办公地柏垫努力村,以八路军退伍人员的身份参加广德县民众总动员委员会工作。周嘉琳任动委会总干事,许道珍在动委会下设的青年工作团任副团长。张思齐、许道琛、胡惠民等一批爱国青年都参加了青工团。青工团通过文艺演出的形式,宣传抗战必胜的信念,激发民众的爱国热情。许道珍是个多才多艺的人,既是导演又是演员。他带领团员们带着简单的行李和道具,跋山涉水,在城乡各地开展抗日宣传活动。演出的节目上有风靡一时的活报剧《放下你的鞭子》和《义勇军进行曲》《大刀进行曲》《松花江上》等抗日歌曲。生活虽然很艰苦,但大家情绪饱满,宣传活动搞得有声有色。许道珍注意抓建党工作,回广德不久,就吸收许道琛、张思齐入党,接着又在青工团员中秘密发展了胡惠民、罗建国等一批党员,为以后的组织发展培养了骨干。

1938年8月,金汉鼎率领国民党第三战区军风纪视察团来广德。他对广德的抗日救亡活动非常不满,认为是共产党活动所致。周嘉琳、许道珍的活动受到国民党当局的限制和打击,不得不退出动委会和青工团。张思齐、许道琛、胡惠民等也被迫相继离开。

许道珍离开青工团后,来到苏村创办了苏村小学,并任校长。他以此为掩护,继续开展革命活动,在教师、学生和农民中发展了一批党员,成立苏村支部,许道珍任书记。接着又在县城、十八里店、横岗和郎溪的涛城等地发展党员近百人。成立中共广德县工委,周嘉琳任书记,许道珍任工委委员兼苏村区工委书记。1939年8月,广德县工委改为广郎县工委,许道珍任工委委员兼组织部长。当时,他的三叔许端甫在誓节渡开了一爿商店,又是邮政代办所。许道珍在这里设立了党的秘密联络站,负责搜集情报,传递信件、报刊。他教育、争取了一批青帮头子和流氓无产者。他们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为搞情报、跑交通、掩护党的干部,做了许多工作。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国民党的反共和对日妥协的倾向明显增长,陆续制定和颁发了《防制异党活动办法》等反共文件,积极推行反共反人民的政策。广德的局势也开始逆转。1939年秋,国民党广德县政府根据皖南行署的密令,决定逮捕许道珍并押往屯溪受审,许道珍被迫离开广德。9月,调往金宝圩任中共宣当芜中心县委书记(后任副书记)。

金宝圩位于宣城北乡,是苏皖两省宣城、当涂、芜湖和高淳四县会合处。这里环境险恶,处于敌伪顽包围之中。1940年9月,国民党对金宝圩的抗日武装连续发动进攻,酿成震惊一时的“金宝圩事件”。在党组织的掩护下,许道珍安全脱险,经新四军四兵站回到云岭新四军军部。次年初,被派到宜兴任中共太涌中心县委宣传部长。

皖南事变之后,广郎地区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广郎中心县委处境困难。为了保卫党的组织,许道珍奉苏皖区党委之命,于1941年5月回广德组建武装。他从政治可靠和有军事工作经验的人中挑选了5个同志,建立了郎广游击队,他任广郎中心县委委员兼游击队指导员。不久,区党委又派龚铁来广德任游击队队长。龚是一位参加过井冈山斗争的老红军战士,具有丰富的游击战争经验,他的到来使许道珍如虎添翼,活动逐步展开。当时,广德驻有国民党的忠义救国军、五十二师和其他地方武装,几乎是遍地皆兵。游击队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斗争,通过封锁线向驻苏南的新四军第十六旅提供情报,护送从皖南事变中脱险的人员到苏南抗日根据地,惩处作恶多端的叛徒、特务,夺取国民党顽军的枪支武装自己。到1943年,郎广游击队发展到40余人,有效地保护了中心县委的安全。

1943年10月,日军兵分三路侵犯苏浙皖边区,国民党军队不战而逃,广德第四次沦于敌手。11月,新四军第十六旅第四十八团尾随日军挺进广德北乡,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十六旅旅部、苏皖区党委和苏南行署也南移广德。许道珍率郎广游击队下山与四十八团会师,并奉命组建抗日民主政权。

1944年1月,广德县抗日民主政府在杭村水东界成立,许道珍被任命为县长。由于长期过着艰苦的游击生活,他的身体不大好,患有多种疾病,特别是腿脚软弱麻木,行动不便。医生劝他注意休息,但当时根据地初创,组织反扫荡、动员青年参军、建设区乡政权等许多工作等着他去做。他顾不上休息,常常拄着一根卫生棍深入山岕、田间工作。他头戴草帽,身着便衣,走到哪里就和哪里的群众亲切交谈。要是不听他风趣幽默的谈吐,不看他身上挂着短枪,人们往往把他当作一个道地的农民。他在工作中认真贯彻党在抗战时期的各项方针政策,发动农民进行减租减息,组织职业工人开展增资斗争,主持召开士绅会议,团结他们参加抗战大业,受到各阶层人民的拥护。根据中央向东南发展的战略方针,1945年2月,新四军苏浙军区部队向浙西敌后进军,在天目山地区取得三次反顽战役的胜利,开辟了包括广德南部在内的浙西地区,成立了中共广南县委和广南县抗日民主政府。原广德县改为广北县。三次反顽战役期间,广德县成立了支前委员会,担负着繁重的支前任务。为了保证战役的胜利进行,粟裕司令员一天一个电报,要求把粮食按时运到,不得延误。许道珍不分昼夜,动员并亲自带领民工运送粮食到浙西前线,再把伤病员从前线接回来。做到部队打到哪里,粮食就运到哪里。许道珍旺盛的精力和忘我的工作精神,深深地感动了参加支前工作的同志们。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经过八年的艰苦战斗,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28日,苏浙军区第三纵队第九支队光复广德。广北、广南两县党政机关和地方武装在广德县城胜利会合,许道珍出任两县合并后成立的广德县民主政府县长。抗战胜利后,中共中央提出“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在积极争取国内和平的同时,针对国民党发动内战的阴谋,制定了“向北发展、向南巩固”的战略方针,决定让出苏南、皖南等八个根据地。1945年9月底,广德县党政机关和地方武装开始北撤。途中,许道珍突然接到命令,要他留下来坚持斗争,他来不及同北撤的妻子说一句话,就匆匆赶往张渚接受任务。

在张渚召开的留守工作会议上,苏浙区党委宣布,根据中央指示,留下部分人员和武装坚持斗争,成立苏浙皖边区特委,下设茅山、太滆、郎广、浙西四个工委。许道珍任郎广工委副书记兼新四军郎广留守处主任,负责部队工作,书记为张思齐,下辖宣城、郎溪、广德、长兴四县。10月10日,许道珍等率领警卫连由张渚返回广北。工委乘国民党军队尚未到达之际,在仙姑庙召开会议,研究留守问题。同志们在发言中,对许道珍寄予极大的信任,认为他在他们中间年龄最大,能力最强,斗争经验最丰富。他本人和他的家庭在社会上的威望高,是坚持斗争的一个有利条件。许道珍没有辜负大家对他的信赖,勇敢地肩负起指挥部队的重任。他率领部队在广北、郎溪一带活动了二十多天后即向广南山区转移,为了缩小目标,他将部队划为四个小组,分散活动。这时,国民党几个师的兵力已扑向郎广地区,敌人从南到北,步步为营,向前推进,对游击队活动的山区,则进行搜山清剿,企图一举将我留守部队剿灭。为了摆脱困境,许道珍提出,干脆到敌人鼻子底下去活动,那里敌人不注意,反倒安全些。他率领工委人员转移到誓节渡附近的一片树林中,隐蔽了一个星期。白天不出去,不准讲话,不准咳嗽,要咳嗽就把嘴捂在背包里咳,夜深人静才能打开背包睡一会儿。这个出敌不意的行动果然奏效。一天,大路上出现大量敌人,讲话声清晰可闻。可是敌人万万没有料到,他们所要剿灭的游击队就在跟前。由于敌人的疯狂清剿和反革命的政治宣传,宣城、长兴两县武工队都被打垮,广德武工队减少到13人,工委警卫连也不稳定,开小差的时有发生。特别严重的是,警卫连连长傅家齐和郎溪武工队的师尚荣相勾结,于11月底胁迫10余名战士携带机枪2挺、手枪8支、步枪10余支,到誓节渡投敌。郎溪武工队只剩下5人,工委也只有10余人。游击队简直到了生死存亡的严重关头。这时又传来不祥的消息,许道珍的三弟、工委特派员彭海涛在宣城被捕,押往抗州。二弟许道琦抗大毕业后分配到中原部队工作,长期无音讯,下落不明。许道珍以大局为重,极力克制自己的感情。他对前来劝慰的张思齐说:“道琦、道琛的情况目前很难打听,以后再说吧。现在最重要的是想办法坚持下去。”为了巩固内部,便于坚持,他们商定,让一些身体不好的战士暂时离队,等形势好转再回来。结果,工委只剩下8人,整个郎广地区的留守人员由170余人锐减到26人。在严重的困难面前,许道珍没有后退一步,他在安沟及时召集同志们开会,说明当前情况的严重性,号召大家团结起来共渡难关。他斩钉截铁地说:“愿意干的就留下,不愿意干的可以自找出路,只要不做坏事,我们后会有期。”同志们没有被一时的困难所吓倒,纷纷表示,坚决革命到底,决不动摇。许道珍和张思齐率领这支小型武装,在誓节渡、苏村一带的深山密林中风餐露宿;与敌周旋,战胜重重困难,度过了大军北撤后最为艰苦的一段时间,终于为党保存了一批骨干力量。

敌人在得意忘形之际,竟然打起许道珍的主意。就在傅家齐、师尚荣叛变之后不久,国民党广德县长姜达绪派人把避居乡间的许济之“请”到县城,要老人把三位公子请出来“做事”,并露骨地说:“不一定都出来,来一个也行。”老人正色答道:“小孩子十八岁以前由父母负责,十八岁以后则非父母所宜多管。况且人各有志,父母也未必管得了。”几句话,有理有节,不亢不卑,说得姜达绪无言以对,但又不好发作,加上济之老人在广德享有崇高的威望,敌人对他也奈何不得,只好不了了之。后来,老人谈起此事,说到县长大人当时的狼狈相,许道珍不禁哈哈大笑。

1945年12月底,国民党的正规部队都争先恐后地开往大城市发“接收”财,广德的环境相对稳定些。次年2月,郎广工委与郎溪武工队在阴崖子会合。这天正好是农历大年三十,许道珍派人买来了猪肉,又派人挖了一些冬笋,13个人欢欢喜喜地聚在一起吃年饭。面对这些经历了残酷斗争考验的革命战士,许道珍不禁心潮起伏,感慨万千。他幽默而又深情地对大家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历史上不是有个‘十三太保’吗,我们13个人就是‘十三太保’。”他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深深地感染了同志们,大家都为自己是“十三太保”的一员而自豪。不久,彭海涛从杭州越狱归来,又收容了几个落伍战士,广德武工队从广北派来的一个小组也与工委武装合并,游击队增加到二、三十人。许道珍抓住有利时机,在苏村一带开展群众工作,发展党员,建立立足点,开始在群众中站稳脚跟,从而胜利地经受了国民党新七师对郎广地区的第二次清剿。自卫战争开始后,新七师调往苏北参加内战,被我军全歼。消息传来,人心大快,在敌人内部也引起震动。原在游击队工作、回家打埋伏后被迫在国民党誓节乡公所当兵的何增太、王春发等乘机发动兵变,带领10余名士兵投奔郎广工委,大大增强了游击队的力量。

1946年下半年,许道珍根据华中分局《七一指示》的精神,改变保存力量、等待时机的方针,率领游击队到外围地区活动,并向反动统治薄弱的地区发展,朝着建立游击根据地的目标前进。1947年,郎广地区的游击战争以燎原之势迅猛发展。彭海涛和史纪昌率部分别开辟了宣宁地区和广南地区,郎溪、宣宁和广南相继建立了县级人民政权。郎广游击根据地发展成为苏浙皖边工委向南发展的重要基地。

苏浙皖边工委是根据华中分局的决定于1947年2月正式成立的,下设太滆、郎广两个分工委。同年夏,边工委的领导位置从太滆移到广南,边工委武装与郎广工委武装会合,组成苏浙皖边区大队,开始向宁国、孝丰发展,开辟了广宁孝地区。10月,郎广分工委撤销,宣宁和郎溪合并,成立郎溪、广南、广宁孝三个直属县工委,许道珍任边工委委员兼广南县工委书记。

1947年10月,国民党发觉刘邓大军无过江意图,即抽调江防部队六十三师和地方武装对皖南各游击根据地进行第三次清剿。12月,边区大队先后在大昊村和地村被围,损失严重。1948年2月初,敌人集中三、四百人,分五路清剿广南地区,广南县下属的四个区都有程度不同的损失。反清剿斗争结束后,许道珍及时采取措施,加强基层工作,打击反动分子,发动群众开展“三抗”(抗丁、抗粮、抗捐)和“双减”(减租、减息)斗争,游击根据地很快得到恢复和巩固。随着形势的好转,苏浙皖边工委即积极组织力量继续南进。1948年3月,在边区大队的基础上组建了边区支队。7月,撤销广南县,抽调干部加强广宁孝地区的力量。8月,边工委率边区支队进入宁国、昌化边区活动,开辟了天西地区。为了加强郎广地区斗争的领导,同年底,边工委决定撤销郎溪和广宁孝两县建制,成立路南分工委,许道珍任副书记。

这时,正面战场捷报频传,刘邓和陈粟两路大军在取得淮海战役的伟大胜利后,迅即挥师南下,饮马长江,推翻蒋家王朝的统治已指日可待。许道珍全力以赴投入策应大军渡江的工作。他将宣长路以南到宁国、孝丰一线的敌情,包括敌军番号、部署、工事和据点地形绘制成地图,上报边工委,转送驻长江以北的解放军部队。同时加强统战工作,团结了一批开明士绅和在社会上有影响的人士,通过他们对国民党地方军政人员进行策反,又对敌人发动政治攻势,敦促他们认清形势,弃暗投明。当时,国民党反动统治土崩瓦解,它的下层人员都不愿继续为蒋介石卖命,纷纷响应许道珍的号召,抵制国民党县长卢慕曾集中撤往杭州的命令,摆脱控制,待机行动。从4月26日起至5月初,国民党柏垫联防区和桐汭、柏垫、独树、苏村、花鼓、景贤、高湖、凤井、双溪等乡镇武装,以及国民兵团第二连等部,共500余人,携带机枪8挺、长短枪480余支,先后向人民政府投诚。

1949年4月20日晚8时,人民解放军发动渡江作战,一举突破长江天堑,长驱直入,喜讯通过无线电波传遍郎广大地。根据苏浙皖边工委的部署,许道珍、史纪昌奉命接收广德。26日,三野第二十七军解放广德。同日,史纪昌率领游击队向县城进发,次日进城与第九兵团供给部长取得联系。28日,许道珍进城组成临时政权机构,组织广大干部、群众投入紧张的支前工作。广德地处通往上海、杭州的交通要冲,过境的解放军部队多达9个军,支前工作十分繁忙。部队和地方共同组成广德县支前委员会,部队的供给部长任主任,许道珍任副主任。他组织干部在短短的几天内为大军筹集了大量粮食,保证了过境部队的需要。5月8日,随军南下的察哈尔冀中第五支队第四大队干部到达广德,与地方干部会师。9日,中共广德县委和广德县人民政府成立,许道珍任县委书记兼县长。6月,调任宣城专区专员。建国后,他历任芜湖市副市长、淮南煤专办公室主任、安徽省科普协会副秘书长、安徽科学分院副秘书长、第三届省政协委员、副秘书长。由于许道珍1933年在大光中学教书时,国民党特务朱学易逼迫并代他办了自首手续。次年,他的两个弟弟道琦、道琛在杭州以共产党嫌疑案被捕,朱学易又乘人之危,胁迫他到郎溪当了五个月的肃反专员。他当时并未出卖组织和同志,并且早已向党组织交代清楚,但在“文化大革命”中,却被打成叛徒,受到残酷的迫害。他虽然身处逆境,但坚信党,坚信人民。当时,他接待了许多外调人员,为有关同志写了大量证明材料。他抱着对党对同志负责的态度,坚决顶住压力,实事求是地写出他所了解的情况,决不伤害一个同志。1969年2月19日,许道珍突患脑溢血,在合肥溘然长逝,终年57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根据实事求是的原则为他平反昭雪,恢复名誉。1979年10月29日,许道珍和其他六位同志的追悼会在合肥隆重举行。省委书记张恺帆在悼词中对许道珍的一生作了客观公正的评价,充分肯定了他对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所作的贡献。

广德人民无限怀念许道珍,为他英年早逝深感惋惜和悲痛。他的革命业绩和献身精神将永远铭刻在人民心中。

(广德市委党史地方志室供稿)


本文网址:http://www.gdnews.gov.cn/show.asp?id=83994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扫描访问新闻网微博
扫描关注新闻网微信
更多>>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版权所有 © 中共广德市委宣传部 网站备案:皖ICP备14013238号-1
办公地址:广德县行政服务中心8楼 电话:0563-6817752 传真:0563-6038922 危害信息举报:0563-6038719 主办:中共广德市委宣传部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转载的各种图片、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本网不承担此类构建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如您因版权等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法律顾问:合肥从人律师事务所
网站技术支持:广德世纪万维网络信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