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晚8点,近期上映的电影《百鸟朝凤》制片人方励在微博开启了直播,聊起该片幕后的各种不易,末了竟下跪磕头,恳求院线经理在接下来的周末为这部吴天明导演的遗作《百鸟朝凤》增加排片。
倘若是往常看到其他这样的新闻,我们无疑会选择自动性忽略,因为现在这种“卖惨”营销方式实在太多了,观众压根拿不准是真心营销还是借此炒作。不过,一方面凭着对制片人方励在往日访谈言语的了解,另一方面《百鸟朝凤》自上映以来确实受到了舆论的普遍赞誉。大部分人也许还是相信,方励的下跪是“动了真情的无奈之举”。
方励在回应这次下跪行举时有着这样一句话,“这个电影出来就没指望票房多少,只是希望能有更多观众看到吴天明导演最后这部杰作。”所以这里必须提到吴天明。对于当下大部分年轻人来说,吴天明应该是个很陌生的名字,不过,年岁稍大的人对他的那部《人生》一定记忆犹新。其实不止吴天明,第四代导演中有很多名字都已逐渐被人忘记,比如谢飞、黄建中、颜天恕等。
客观地说,第四代导演的作品极具匠心,近乎每部作品都蕴含着浓郁的人文主义。遗憾的是,第四代导演颇有点生不逢时。刚毕业时遭遇变故,电影没得拍,终于在80年代拍了些具有影响力的电影“暖场”后,预备在电影场上大释手脚的时候,第五代导演又上来了,而第五代导演的学院技术训练显然更加符合商业化电影潮流。这致使第四代导演面临着一个尴尬的窘境,被人遗忘的速度是如此之快。这次有媒体将《百鸟朝凤》称之为中国电影第四代导演的谢幕之作。从这个意义上看,与其说是方励在为《百鸟朝凤》呐喊,还不如说是在为逐渐被人所遗忘第四代导演的匠心所呐喊。
不过,我还想透过此重点谈及的是,方励的下跪能为我们当前的中国电影市场格局带来什么样的思考?
坦诚讲,中国当下的电影市场并不那么乐观,充斥着无剧情,无演技,无内涵徒留明星站台的狗血片(抱歉,其实这类笔者都不想称之为电影)。逻辑松散的剧情,粗制滥造的拍摄,浮夸喧噪的演技,但悖谬的是,这样的电影反而形成着“质量越烂票房反而越高”的吊诡态势。
不过,这种局面的造就也不能一味指责观众。虽然每年的电影产出数量众多,但优秀的商业片还是难寻,一旦遇到一部,票房和舆论都会呈现高扬的趋势。但问题是,现在这样的商业片实在是太少了,破解良药在哪里呢?
恐怕还要从文艺片中找答案。相对来说,文艺片是我国目前电影市场的高水准代表,尤其是在剧情设置和承负的精神价值方面,更值得商业片去学习。纵观近些年广受好评的商业片,也都内恰着文艺片的严密剧情和人文情怀。
高质量的电影会在无形中培育着受众的观影水准,而观影水准的提升又使得受众对电影市场自发地“驱劣趋优”。那时,粗制滥造,空有明星上阵的电影自然不再受到观众的青睐。不过,这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回归到《百鸟朝凤》,这是部慢热型的影片,第一批的观众都是对这部影片有着一定的兴趣,而且有着相应观影水准的群体,后面还蕴含着大量的潜在观众。如果院线能够耐心一些,让影片迎来第二批增量观众,这部电影显然会呈现一个比较圆满的结局。
文/温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