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563-6022576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广德传媒网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今日时评 > 正文

如何安放“过剩”的爱心

作者:寇宇龙 来源:红网 日期:2015/11/25 16:23:03 人气:74  加入收藏  标签:

  2007年,为帮助贫困学生,四川攀枝花一所小学在网上发帖,希望网友能为孩子们捐赠一些御寒衣物,很快,爱心衣物就从四面八方寄来,为学校解了忧。可是“麻烦”随之而来,8年来,来自全国各地的爱心一直没有停止,学校每年都要收到几十吨衣物,而该校现在总共才有260多名孩子,根本穿不了这么多衣服,这让学校犯了愁。(11月24日《华西都市报》)
  
  8年前的一个求助帖子,今天依旧在发挥着它的力量,这听起来是一个温暖的故事。然而,沉甸甸的爱心似乎已令攀枝花的这所小学难以应对,每年几十吨的衣物如何处理的确是个难题。对于这种状况,不少人将其归结为“爱心过剩”,但真实情况远不止这么简单,爱心并不会轻易过剩,只是没有被安放在合适的地方。
  
  原本那个缺少御寒衣物的学校,如今已经不再需要那么多衣服了,可问题是,这种变化捐赠者知道吗?人们依然凭借着当年的那个帖子,就开始了捐助活动,有关捐助信息的沟通是极其闭塞的。由此,不难看到,当下的许多爱心捐助活动仍然是粗线条的,缺乏精细的统计、分析,和充分的信息沟通。在信息传播飞快的当下,唤起人们的爱心并不是一件难事,像微博、微信这样的社交平台都能够成为公益活动的工具,借此可以迅速关联到许多爱心人士。而难点在于,如何将汇聚起来的爱心搬运到该去的地方,在搬运的过程中,还必须保证公开、透明,经得起公众监督。事实上,在这方面,我们做得并不好,许多公益组织存在公信力不足的问题,其中很多都和缺乏透明度有关。公益组织不能成为让人放心的爱心“搬运工”,慈善活动必然难以实现精细化运作。
  
  所以,在今天,人们仍然会为一个旧帖子去献爱心。不论是捐助者还是受捐者,单枪匹马地进行慈善活动十分普遍,在朋友圈中,时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或真或假的求助信息,甚至有的人为了获取帮助,不惜夸大或捏造事实,寻求关注。实际上,在我们身边,许多人都有类似攀枝花这所学校的苦恼,或为了如何献出爱心,或为了如何接纳爱心。
  
  慈善活动本可以做得更专业些。总体而言,我们的慈善事业还只是处于起步阶段,远没有达到“爱心过剩”的地步,因此,每一份爱心都值得珍视,每一份爱心都应该发挥它的力量。就从捐赠衣物而言,随着经济发展,许多原本缺少御寒衣物的地区,情况早已发生变化,但在更为偏远的地区,这些衣物还是可以派上用场的。并且,捐赠衣物不能再是随便一邮就完事,衣物的清洗、分类等工作做到位才能体现出基本的尊重。要做好这些细节,显然不能只靠捐赠者的自觉,必须要有专业的组织来统筹、协调,而这本应是慈善组织发挥作用的地方。
  
  如何安放“过剩”的爱心?这个问题指向的正是“搬运工”问题,而答案自然离不开慈善理念的革新和慈善组织的完善。值得关注的是,我国首部慈善法的草案目前正在公开征求意见阶段,其中很多条款都涉及个人捐赠的规范性问题,比如草案第三十一条中有“不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组织或者个人,不得采取公开募捐方式开展公开募捐”的描述。而如何规范慈善组织的运作,使公开、透明原则得到真正彰显,无疑是重中之重。希望爱心“过剩”的烦恼能够尽快消除。
  
  

本文网址:http://www.gdnews.gov.cn/show.asp?id=38167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扫描访问新闻网微博
扫描关注新闻网微信


版权所有 © 中共广德市委宣传部 网站备案:皖ICP备14013238号-1
办公地址:广德县行政服务中心8楼 电话:0563-6817752 传真:0563-6038922 危害信息举报:0563-6038719 主办:中共广德市委宣传部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转载的各种图片、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本网不承担此类构建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如您因版权等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法律顾问:合肥从人律师事务所
网站技术支持:广德世纪万维网络信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