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563-6022576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广德传媒网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东风夜放花千树 灯火阑珊元宵节

作者:陈蔓 来源:广德新闻网 日期:2013/2/22 10:37:00 人气:151  加入收藏  标签:

 

 

 

 


添诗新年好    做赋度上元

        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元宵佳节,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是新春的延续,故元宵节又被称为“上元节”。 每逢这一天,民间有燃灯、观灯的习俗,故又名“灯节”。一首《青玉案》则是将元宵的“火树银花”用文学的方式渲染出来“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娥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品读着诗句,我们仿佛看到美丽的烟花在夜空中璀璨,情人们借着热闹的灯会走出家门约会,人潮涌动、不慎走散,隔着人流寻找,却发现原来,她正在灯火阑珊处。所以,元宵节也是一个浪漫的节日。
       
灯树千光照    花焰七枝开

        我县花灯节向来有名,元宵闹花灯的风俗也是遍及城乡。幼年的记忆中,元宵早已与花灯连在一起。上世纪80年代已有了用电池的灯笼,再往前追溯则是手工扎绘而成,纸制的花灯可折叠,红黄绿的颜色,绘上自己喜欢的图案,中间点上蜡烛,就可以提着出去上街玩耍了,晚上则挂在门外。现在则很难看见这种手工制作的纸质花灯,一则彩扎工艺复杂———从开始到成型要经过七个程序。削竹篾、开尺寸、扎竹架、蒙纱纸、画图案、喷颜色,再到扫金油,七个步骤一个都不能马虎。时间花费长、成本也高,街上卖的塑料灯笼也就3至6元,年轻人不愿学,这门技艺也就渐渐失传了;二则相比活跃于市场上的各种花灯,手工彩扎花灯并不太安全。
        在我县元宵节不仅要灯火照明,同时还要给亡灵送灯。此时,家家户户提着灯笼和香纸上坟,把灯笼放置在坟头,点燃曰“送灯”,以此表达对先人的纪念,让先人在另一个世界不怕黑暗,不再孤独,所以送灯是很隆重的。按照老人的说法,正月十五送灯是有讲究的,这天,不管离家多远,远在外地的游子都要回到家乡,中午吃团圆饭,晚上送灯,表示这户人家后继有人。而嫁出门的姑娘则不允许在娘家过十五,更不允许送娘家灯。因为,只有娘家人绝人后,才由嫁出去的女儿代为送灯。所以娘家人最忌讳嫁出去的女儿在娘家过十五或送灯,这样娘家人会人丁不旺,所以有“姑娘不看娘家灯”之说。而没有出嫁的女儿还是娘家人,则是可以送灯的。当然这都是一些老说法了,随着时代的进步,人的思想也在慢慢得到解放。 宋朝时期兴起的猜字谜游戏———即将各种灯谜写在纸条上,贴在花灯上,猜中的人就能得到奖励,娱乐益智受到人们喜爱而广为流传。
        在我县一些乡镇上,一些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传统文艺活动,如耍龙灯、踩高跷、舞狮子、划旱船灯、抬花轿等传统节目也有所保留,相关民间艺人当日齐聚现场,花船缓缓转动,乐师伴以吹奏,画着油彩脸谱的艺人,或凤冠霞帔,或艳丽逼人,唱腔时而高亢激越,时而婉转流畅,俨然一小小舞台。一路锣鼓喧天,人声鼎沸,一时间万人空巷,一睹为快。
        放焰火,也是元宵节最为人喜爱的活动。此起彼落的鞭炮声划破了往日夜里的黑和宁静,深邃的夜空包罗万象,全家都走到大街上,感受着浓浓的节日气氛。

糯米裹香馅    试灯食元宵

        汤圆之于元宵节,就如同粽子之于端午节,二者关系密不可分。经过人们创新,有香纯浓滑的传统黑芝麻汤圆,有满口留香的花生果仁汤圆,有酸甜可口的水果汤圆,还有经典中式红豆馅及不加馅儿的小汤圆等等。“元宵节,吃汤圆”意味着合家团圆、幸福美满,很多讲究习俗的人,特别是老年人都认为“不吃汤圆就不算过元宵”。汤圆与元宵是有区别的,北方称“元宵”,南方叫“汤圆”,制作的方法也南北各异。北方的元宵多用箩滚手摇的方法,南方的汤圆则多用手心揉团。汤团越软越滑越好,所以对糯米原料很讲究,要选粘性特强的品种。
        现在随着工业化的发展,手工汤圆在市场上已基本无迹可寻,现在人们看到更多的是超市里卖的速冻汤圆。但速冻汤圆则很难让我们再尝出记忆中过元宵节时吃到的那香甜可口、久难忘怀的感觉。一家人聚在一起、包汤圆、下汤圆,看着一个个饱满的、圆乎乎的汤圆随着沸水翻滚,在腾腾云雾中吸吮着甜糯的香气,满怀欣喜与温暖,小小的汤圆承载着的是元宵节两千年的饮食文明和美好的祝福。
        元宵节是农历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过完元宵节后,春天也就慢慢到来。
        节日是有色彩的,节日是有灵魂的,节日是用来承载民族认同感、传承民族文化生命的,所以节日是一个民族的根,但是可惜现在很多年轻人已经分不清什么是阴历什么是阳历,节日里的一些传统风俗也被斥为是“迷信”。如何使传统节日在现代生活中获得传承和转生,使其获得新的认可,成为当今社会共同的课题。(徐蕾 赵丹丹)

本文网址:http://www.gdnews.gov.cn/show.asp?id=10141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扫描访问新闻网微博
扫描关注新闻网微信


版权所有 © 中共广德市委宣传部 网站备案:皖ICP备14013238号-1
办公地址:广德县行政服务中心8楼 电话:0563-6817752 传真:0563-6038922 危害信息举报:0563-6038719 主办:中共广德市委宣传部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转载的各种图片、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本网不承担此类构建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如您因版权等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法律顾问:合肥从人律师事务所
网站技术支持:广德世纪万维网络信息有限公司